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做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积极践行者
时间:2013-08-16 23:18:47  来源:中国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走过了迅猛发展的20年。截至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依据国际经验,未来20年中国仍处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

    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转型,国家对城镇化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未来中国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战略目标,明确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对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功能等问题进行了重点部署,为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快速发展20年,个人认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带动城镇化发展,即随着1988年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的实施,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高产业聚集度、发展经济、吸引人才,并推动周边城镇化的发展。以此模式最为成功的案例是1994年开始谋划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在2012年达到地区生产总值1738亿元,与苏州老城区交相辉映,形成了东西向纵深发展的城市轴线。第二阶段是20世纪末大量政府行政中心向新区转移,从而快速带动新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投资、地产开发,使新城区得到迅速发展。此种模式的突出案例是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随着河南省政府的迁入,这个规划总面积115平方公里的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2年底,该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600亿元,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入住人口超过80万。

    从过去两个阶段的经验看,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在行政手段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之产生的土地利用率偏低、房地产过度发展、社会服务发展滞后、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我们过去的城镇化过度偏重物质空间的城市化。现在我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与世界大城市比较,基础设施和城市形象毫不逊色,能够使每一个市民骄傲;但是交通堵塞、房价高涨、食品安全、空气雾霾、水体污染问题却让人们失去了在城市的幸福。

    我们的城镇化对于人的城镇化问题关注不足。我们的城市里幼儿园、小学、中学、各类医疗服务设施的布局与城市人口的聚集度还很不匹配,布局不合理,投入不足;我们的城市更多关注于GDP和税收,但对就业关注不足,大量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成为了蚁族、成为了白领打工仔,寄居于大城市郊区;而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再就业、社会福利保障、乡村社区结构的重构都在考验着城市地方政府。

    我们的城镇化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的模式之上。基于房地产高速流转开发模式的城市土地利用的低效、粗放、高速度的蔓延扩张,使得城市中就业、居住分离,出现大量生活在车轮子上的城市,城市交通系统无法支撑,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问题、空气污染;城市中的水资源、垃圾废物管理粗放,地表水体的污染、地下水的严重超采、雨水防洪系统的滞后带来了大量城市病。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在未来10年内,我们预计中国将迎来第三阶段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必须创新,将以产业发展、人口就业作为核心推动力,以更有效率、更具包容性为目标,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城镇化的体制机制上,与前两阶段依靠政府行政手段为主要推动不同,新型城镇化将更多创新,更多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让企业成为主体。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深度整合社会资源,注重城镇产业经济,特别是二、三产业的扩展和升级,同时关注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以更可持续的模式推动中国城镇化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以往以房地产企业为主体的、简单粗放的“圈地盖房”的老路将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参与新型城镇化的企业应同政府、居民形成伙伴关系,参与到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参与到大区域的规划、开发、运营的全过程中去,从传统的开发商逐步成为城市综合运营商。

    而企业如何能适应这一新角色的要求?个人认为主要应扮演好三种角色:第一,新型城镇化的规划创新者。这里指的规划,包含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制度规划,根据地方政府对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产业规划为指导,实现空间布局、生态、社会服务、智慧城市的综合统筹,实现职住平衡,宜居宜业,使原住民成为“新市民”,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的城镇化。
 
    第二,新型城镇化的资源整合者。一个新城镇必须是功能的混合体,不能再出现单一功能的卧城。新型城镇化开发建设,需要产业、居住、商业、学习、休闲娱乐等不同功能的合理配比,这就需要对新型城镇化涉及的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企业、政府两种资源,农民、市民两方利益,行业内外两种力量进行深度整合,通过城镇化的平台将不同社会资源引入到开发建设中来。过去这些完全由政府主导的过程,现在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去找到这一过程背后的商业契机,打造新商业模式,以打造一个功能混合的新城镇,并由此带动城镇的产业升级、解决就业问题。

    第三,新型城镇化金融创新的探索者。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不同,企业参与新城镇建设涉及行业多,需要的资金量大。而在国际国内宏观局势正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传统单一的融资渠道也将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如何有效的运用新型金融工具,盘活社会资源,将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发行基金的方式支持城镇化建设、并展开金融服务的轻资产模式,为公司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将成为城市综合运营商面临的重大课题。

    未来20年,中国仍将有3亿人口进入城市,加上解决好过去10多年已进入城市3亿人的老问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是也充满了新的机遇。如何能真正提高城镇化质量,为这些新的城市人口创造出更有效率和包容性的城市环境,除了政府主导外,还需要有责任、有抱负的社会企业的积极参与。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