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推进“人的城市化”助农民工“扎根”城市
时间:2010-04-30 11:13:39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张芽芽 蔡敏 白雪蕾 
16岁的河南女孩吴云对北京的最初印象,是北京火车站外熙熙攘攘的人流、宽阔的大马路和高耸的大厦。那是2006年,北京正走在筹办奥运会的路上,她不禁发出感叹:“北京真大,人真多。”

在中国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大量人口从农村来到城市就业。如何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是人们最初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发展、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建设等渐渐涌现。“人的城市化”成为城市建设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有关专家表示,解决农民工问题要靠城市化,反过来,城市化发展也要将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将他们培养成为现代产业工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指出,农民工进城已成为中国城市化的一部分。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不仅是建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使更多进城务工农民真正变为城市居民。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人的城市化”向来得到了中国各个层面的重视,提升公民素质的各项活动方兴未艾,包括各类面向市民和外来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倡导生活礼仪的活动,努力实现外来人口子女读书的“同城待遇”,兴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等。

吴云来北京是为了自我完善。她说:“我来北京是为了学习,知识和技能能够陪伴我一生。”她找到了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

这所学校成立于2005年,曾经在物业公司担任总经理的姚莉因为想为农民工子女做一些事情,放弃了成功的事业,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创业——创办一所为贫困农民工子女和年轻的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教育的学校。

“我们学校注重实用性,教师都是直接从企业请来的,帮助农民工子女迅速地掌握专业技能,目前学生百分之百就业。同时,注重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百年职校的理事长助理封如怡介绍说。

吴云说,更重要的是,在学校她学会了如何做人。现在,吴云留在了母校当老师,已经从刚到北京时见人就紧张、不肯打招呼的小姑娘,变成了待人有礼、谈吐得体的吴老师。

与吴云这样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来自安徽大别山区的37岁农妇朱艳秋面对的挑战要更加严峻:5年前,她随丈夫来到省城合肥打工,只会施肥种地的朱艳秋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就业。

洗衣做饭、等着丈夫和孩子回家——每天单调枯燥的生活加上经济压力,让她觉得无法融入这个城市。“有一段时间,我真想再回乡种地。”朱艳秋说。

3年前,她租住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干部把和她一样的妇女们组织起来,成批推荐免费上省妇联技能培训班。厨师培训、家政培训、园艺培训……在省妇联高大的办公楼里,朱艳秋结识了很多朋友和老师,掌握了家政和园艺技能。她通过了职业技能考试,拿到中级水平证书。

通过妇联庞大的职业介绍网络,朱艳秋找到两份稳定的工作:每日上午半天的家政,下午半天的小区园艺,每月收入与丈夫1500元的工资不相上下。如今,城市匆忙的上班族中有了朱艳秋充实的身影。“有了稳定的工作才真像是扎下根来”。

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安徽省教育厅出台办法,取消农民工子女入学“借读费、择校费”。所有农民工子女入学只要提供相关暂住、就业证明,就能和城里孩子同样按“就近划片”的原则入学。当地教育部门今年还将各地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情况纳入到考核中。

进城5年了,朱艳秋眼下正盘算着等攒下的钱够了,买一处价钱合适的房子。

进城4年的吴云在工作之余,还在电大继续进修工程报价专业,这既和她在百年职校学习的电工课程有关联,又是进一步的提升,对将来的发展也可能有帮助。对于未来,她说:“北京是我人生的起点,但不会是终点。”

她的母校——百年职校的办学模式已经在成都“复制”,开设了分校。南京、武汉、海南等地的分校也在规划之中。“这真让人高兴。”吴云欣喜地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