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老外找不到家大哭”别当笑谈
时间:2013-06-14 20:14:24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郭文斌 

   11日夜里,刚来南京一天的法国人Royer就“摊上了大事”。看着眼前小区里91幢长得一模一样的楼房,老外傻了眼:他找不到家了!朋友电话联系不上,想找小区保安问问路,保安不懂英语,手脚比画半天对方也没明白他什么意思,这个老外急得坐在小区大门口哭了起来。(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7版)

    找不到“家”,竟然大哭,似乎有点让我们哭笑不得。这么大的人,竟然记不住家在哪儿,不过,毕竟人家是个老外,人生地不熟的,找不到家也属正常,更重要的是,小区里91幢楼长得一模一样,让老外记得住家,也的确是很困难,如果每幢楼建得有自己的特色,恐怕老外很快就记住了。与其说,老外找不到家大哭,倒不如说找不到“城市特色”而大哭。

    的确,我们的小区,每一幢楼几乎是相同的,外形、颜色等方面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每一幢楼的“数字”,如果记不住住哪幢楼,那根本就找不到“家”。其实,不独是小区的楼房“长”得一模一样,就是城市也是“千城一面”。上海世博会主设计师、法国建筑设计师马丁·罗班曾说过,当下中国城市普遍缺乏自己的特色,城市风貌“千城一面”;著名作家冯骥才近年来为保护民间文化奔走呼号,被誉为“城市文化家园的守望者”。他曾列举中国城市建设的“十大雷同”——功能区划分、广场、罗马柱、高楼大厦、洋房、通透墙、烟花灯、水泥树、白瓷砖及明清一条街。经过一番“流水线”作业,积淀千年的多样城市风情,全都变成一个模样。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也基本上八九不离十。本来,每一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因为“特色”是最本色的,也是最具“城市风格”的,“城市特色”不是向“谁”看齐,也不是赶潮流,而是“本土化”的。可事实上,许多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早就“迷失”了自我。

    为何会造成“千城一面”?一方面是因为权力片面追求政绩,结果是为了求“大、齐、全”而摧毁了本来的“城市特色”;另一方面是权力一意孤行,严重脱离民意,如果城市建设是建立在民意基础之上,则完全不同,会有文化、历史等元素的融合。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历史、文化、地域等元素,城市的特征便涣散了。冯骥才在逛完巴黎发出赞叹:“巴黎的历史感,并不仅仅来自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那是旅游者眼里的历史,或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象征。巴黎真正的历史感是在城中随处可见的那一片片风光依旧的老街。”可我们的老街又在哪儿?城市特色又在哪儿?

    城市该有自己的特色,建筑更该有自己的“特征”,那是建设的“生命”,也是城市的“底色”,其背后是民意的力量和创新的开拓。老外找不到家而大哭,我们却该为找不到“城市特色”而大哭。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