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申请公开临时工信息的意义
时间:2013-06-11 20:49:01  来源:观点中国 

    在“临时工门”屡屡洞开,引起人们不满、疑惑的当口,浙江理工大学法律专业大二学生魏煌雄,日前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寄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求证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系统中“临时工”是何定义?在我国行政部门中,还有多少“临时工”?(6月10日《南方都市报》)

    这些年,许多暴力执法过后,“临时工”不是成了用人单位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就是一块遮羞布。我一直对此大惑不解。按说,评价行为对错的标准是法规制度,与他身份又有何干?难不成“临时工”杀了人毋需偿命,或者欠了债毋需还钱?既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庶民一视同仁,那就应该就事论事,管他本人是何身份?可往往肇事后——比如延安城管将商户打翻在地,还要跳起来踩其头部,致其伤重住院,“临时工”就是最先被打出的祭品。似乎这样一来,就与城管领导毫无瓜葛了。

    其实,正式工也罢,临时工也罢,他今天穿着城管制服上街执法,就是城管代表,其中就有执法授权(尽管这个授权有违规制不合法条,那也是用人单位领导的问题,跟临时工本人关系不大),不然,他凭什么成了当事的主角?问题是,人们总是在“借口”上关注较多,放过了临时工形成的原因。因而,一起又一起类似事件,就在“临时工”中轮番上演。

    十分感谢这位学法律的大二学生,他能以公民名义,向国家最高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求证“临时工”的定义,并要求公布全国行政部门中临时工的人数,这就是更深一层地追索,有望使这一问题彻底解决。因为若从法理出发,中国现时就不该有“临时工”的概念。按照《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该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劳动合同,则是合法用工与非法用工的界限,无所谓临不临时。要说临时,打破“铁饭碗”以后的人事制度,都具有“临时”的性质。

    现实中“临时”与“正式”的区别,无非一个是编制外的,一个是编制内的;或者说一个是体制外的,一个是体制内的。体制内的正式工,因为有编制,所以有财政支付的工资。但编制又不足以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于是各种“临时工”应时而生粉墨登场。说白了,临时工是“上有政策”时的“下有对策”,是对编制的一种变通。

    较之正式工,临时工也是弱势群体,他们干着和正式工相同的工作,甚至是正式工不愿去干的工作,但却享受不到正式工的待遇;工资微薄,福利很少,也少有培训学习的机会,这也是他们素质低下的原因。再者,因为没有财政保障,他们的工资得靠创收,而“创收”,也成了各种违规的诱因。包括热衷罚款、胡乱收费、乱摊乱派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临时工”都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它多存在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险,就多一天的不安,就是一种不知何时爆发的隐患。爆发了,还有一个“替罪羊”的厄运降临身上。——就是对临时工本人来说,这也是极不公平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