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洋户口”实现异地高考让谁尴尬
时间:2013-05-25 20:06:15  来源:齐鲁晚报 

    23日,一则“跨洋高考移民”的新闻引起热议。据《中国周刊》报道,非京籍高中生张图学习优秀但却没有在京参加高考的资格。张图妈妈已是美国公民,她称美国可以直接给张图国籍。而张图父亲查看政策发现,外国侨民可直接参加中国高考并享受加10分优惠。

    张图是否能如家人所设想的,获得美国国籍并在北京高考,现在还未有定论。假如这些都能成真,那这个男孩的高考路充满了黑色逆袭的意味。公众对这个故事的关注,倒不是因为一个孩子的逆袭,而是对逆袭前后暴露出的种种缺陷的不满,是对权利无法保障、公平无法保证的担忧和焦灼。

    在北上广,高考设限早已是个异常沉重的话题。外地家庭争取平等的求学和发展机会,本地人则维护自身生存空间,不同的利益诉求甚至导致群体的割裂。对此,目前各级政府也未能给出一个两全的方案。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曾坦言,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难就难在“既有要解决的问题,又有不能碰的问题”。

    张图的故事,则给这种痛苦的现实又撒了把盐。不少网友质疑,属于稀有资源的北京高考权,很多国人争得头破血流也得不到,为什么就轻易地给“外人”?确实,相关的规定值得探讨。当初出台这一政策,应该是与吸引国外人才和投资相关,初衷是好的。但现在的时代背景与改革开放之初不同,把教育资源作为优惠条件或者交换筹码,是否有必要,是否有正当性,都值得重新审视。

    现在公众的怨气不仅是因为“超国民待遇”,更在从这件事上,又一次认识到了“身份”对“权益”的影响。权利得不到满足本来就让人不满,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争取权利的过程中,大家不在同一起跑线,凭借身份、财富、权力等,有人可以先天占有优势。今天有人因为“洋户口”峰回路转,明天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去拼“洋户口”,会不会有人又来拼别的?

    这样的担心并不多余。今年4月份东莞市提供给“新东莞人”子女的公办学校入学学位中,有三成半“特供”给了优惠政策人才和企业人才子女,被指“拼爹”。而上海、广东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也可能创造另一种不公平:外来家庭必须用贡献度为子女的教育权缴纳“保证金”。

    公众患寡,更患不均。在一定的时期内,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所有需求,不设置准入门槛几乎不可能,不过,前提是公平、公正。如果出身、财富、地位等因素又来干涉甚至决定教育资源分配,那将给公众造成二次伤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