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上海人的文化自信
时间:2013-05-24 20:27:27  来源:东方网  作者:徐韵发 

    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已经扬旗开锣。市民文化节将贯穿全年,覆盖全市,分春、夏、秋、冬四个活动季。其活动内容之丰富、活动形式之多样、市民参与度之广泛,可谓盛况空前。平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已经司空见惯的文化景象:每临清晨、晚间,凡公园、绿地、广场,还有外滩、小区空阔地,到处音乐响起,数十、数百市民或跳交谊舞、扇子舞、街舞,或舞剑、打腰鼓,或练气功、做练功十八法……早与晚的上海,呈现出一派轻曼、快乐、愉悦、祥和的文化景观。

    纵观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而引发的声势浩大的文化潮,以及蓬勃开展的全民健身和娱乐活动纷呈的文化景观,使我联想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四个字:文化自信。

    何以谓之?因为,一个城市的文化自信,体现在一个城市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弘扬,对先进文化的倡导和发展,在于其对自身文化的充分理解和全民参与的文化创新。无论从文化潮看,还是从文化景观看,都明显折射出上海和上海市民对上海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弘扬,对先进文化的倡导和发展,对上海文化的充分理解和全民参与,使传统文化老枝盛开新花,又使现代的娱乐文化遍地锦绣。从而,构成了整座城市的文化自信,也彰显了上海人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植根于文化自觉。因为文化自觉体现了一个城市对文化的本质及其地位和功能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对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开展,正是反映了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人民对海派文化的深刻认识和“主动担当”。社会学家费孝通曾对“文化自觉”有过独特的诠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爱美,是人之天性,也是社会共性。就以春季主要活动而言,203家社区活动中心和各社会主体的6000多场各种类型的活动各展风采,各领风骚,无疑就是各美其美;相互学习、观摩,可谓美人之美;全市各种类型活动融为一体,各展技艺,便进入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境界。

    文化自信,也反映了上海人可喜的人性嬗变。

    首先,反映了上海人心理需求的改变。回顾还处在短缺经济时期的上海人,他们的心理需求更多地希翼能吃得饱一点、好一点,没有更多的奢望。而如今,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了世界经济大国,人民的生活富裕了,心理状态也随之改变了。中国人特别是上海人的心理需求,已经从过去追求物质生活转向更多地追求精神生活的充裕、文化生活的丰富。按照马斯洛“五层次需求”理论,上海人的心理需求已经越过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提升到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且,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逐步由一维走向多维,由平面走向立体,由个体主导走向群体共律,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心理需求系统。

    其次,反映了上海人对快乐的追寻和崇尚。快乐孕育着自由的人性,快乐是人性发展所渴望得到的自由生存空间。如今,让生命注入快乐,已成为上海人真正的人生憧憬和期盼;“何不潇洒走一回”,已经成为上海人信奉的人生哲理。而正是这种“崇尚快乐”的人性追求,催生了上海人“参与”的欲望、“体验”的需求、“娱乐”和“享受人生”的渴求。可以这样说,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之所以能蓬勃开展,全民健身和娱乐文化能广泛兴起,上海人的行为基础就是这“崇尚快乐”人性追求的结果,表达了上海人一种心理价值的实现,追求一种活出生命意义的人生幸福新境界。

    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上海人精神世界的新亮点,我为之鼓与呼。

    当然,一个城市的文化远不止上述的文化潮和文化景观,还需要有各种脚踏实地的文化建设。但我相信,上海和上海人有了这种文化自信,就拥有了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新,上海的城市文化建设一定会日新月异,更上层楼。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