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最难就业季考验城市眼界胸怀
时间:2013-05-16 07:43:2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段成荣,刘帆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多达699万人,被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毕业生潮,北京出台了非北京籍高校毕业生“严控年龄”的户口政策新规,武汉则采取了“最开放”留人政策,宣布取消大学毕业生落户限制,并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逆市揽才,试图吸纳1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当地就业、创业。人口大市在大学生就业落户问题上的态度,究竟是该疏还是该堵?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态度与胸怀,又将对未来的城市发展起到何种影响?

    严限落户年龄无助于控制城市人口

  ■段成荣

  北京市新近出台大学生留京年龄限制政策,引起热议是意料中事。

  北京素来重视城市人口规模控制,每隔几年就会出台一项关于控制人口规模的规划、政策或举措。比如针对大学生留(进)京执行过征收城市增容费的政策,每位大学毕业生要缴纳数万元增容费才能顺利留(进)京。然而,这些政策从一出台就遭到各方质疑和非议。同时,一般执行短短几年就“寿终正寝”,鲜有成效卓著者。

  无奈之余,需要检讨和总结失败的教训,以为后事之师。北京以及全国其他各大城市数十年人口规模严格控制不成功的原因,不在于有多少大学毕业生涌入,而在于两个根本原因——对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规律的认识和尊重不够,以及发展格局不合理。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巨大增加,无限地强化、便利了人口迁移。规模经济带来的巨大效益,推动了城市的迅猛发展,也推动了人口城市化的日新月异。没有人口集中所带来的伦敦、巴黎、纽约以及北京、上海等一批“世界城市”的出现,没有全球范围内整体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人类今天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恐怕都要逊色得多。

  迁移是与生俱来的,城市化是现代化重要的、必然的组成部分。过去几十年,我们对人口迁移进行严格的限制、国家迟滞人口城市化、各大城市严格限制人口增长,这些都是历史的产物。到了改革攻坚的今天,对于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规律这样的重大问题,城市管理者不能再继续承袭几十年不变的“严格控制”思路和做法了!

  从发展格局角度看,我国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历来面临一系列严重问题。以北京为例,人口之所以大规模地、不可阻挡地涌入,是因为存在以下重要的关系失衡:全国各地区之间发展严重不平衡,导致只有少数城市对迁移、流动人口有吸引力;北京与其周边城市构成的京津冀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导致周边城市不仅不能分流人口,甚至本身就形成向北京大规模输送人口的巨大源泉;北京城市发展目标与人口调控目标之间关系的失衡,使得人口调控目标在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面前常常无能为力;城市人口迁移流动的受益者与责任承担者之间关系的失衡,导致输入人口的巨大冲动常常会超越人口调控目标。这些问题需要从上到下系统地治理,而不能简单地通过限制毕业生留京就奢望能够解决。

  通过控制落户政策来实现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不但难以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对城市的整体就业环境也没有益处。要消除此类做法及其影响,从根本上要靠发展经济和优化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增加能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产业比重,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竞争机制实现大学生在地区间的合理流动。

  促进大学生就业之路,改善城市就业环境,只能靠疏,不能靠堵。我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注重给予读书人出路。不要因为草率的政策,断了一代莘莘学子的出路!

    就业压力实质是创业红利

  ■刘帆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历年之最,要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今年难度更大、形势更严峻。面对“毕业即失业”这一老大难问题,各级政府用尽苦心,新政频出。然而,不同城市的政策取向导致了大相径庭的就业促进政策,武汉和北京就是如此。孰是孰非?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总结起来,有几个基础问题需要重新审视。

  供给过剩的大学生,不是“包袱”是“红利”。

  2003年之前,在二元经济条件下,过剩的农业人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客观上成就了中国制造业大国的世界地位。2003年以后,随着农民工供给的逐年减少,国际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的加剧,靠低工资维持核心竞争力难以为继,农民工“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相比之下,大学生正逐步成为新的“人口红利”群体,表现为“人力资本红利”。

  从“满足就业需求”的现有岗位来看,大学生供给过多过快,导致劳动力市场上“僧多粥少”。但是,基于国际比较和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所需人力资本来看,目前27%的大学毛入学率还有持续的进步空间。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可以预期大学生人数将持续增长,大学生供给长期过剩导致初次就业工资低将是常态。近几年出现的“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趋同化”即是反映。

  大学生低工资有什么好处呢?这将形成新的人力资本禀赋优势,为发展我国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动力。

  就业促进政策的底线在于“要公平,反歧视”。

  长期以来,解决制度性劳动力市场分割,尤其是户籍制度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始终是实现“公平就业”的最大拦路虎。在开放经济背景下,大城市实施严格的户籍限制,不仅不能解决本地人群就业的困难,而且严重地扭曲人力资本的市场配置功能,扭曲竞争机制,容易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向激励,结果可能错失利用“大学生人力资本红利”的良好机遇。市场出活力,竞争出效率。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八字基本原则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解决就业困难的根本途径。

  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创业的美国微软和苹果公司,能够成为为世界级大企业,美国政府的创业促进政策贡献卓著。当前,借鉴国际经验,解决就业的根本大计在于以城镇化未来发展为导向,把握创业的“社交化、移动互联网化、大数据化、制造个性化”的时代新趋势,努力构建大学生敢于创业的社会氛围、利于创业的制度环境,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不同阶段的根本性需求,以创业带动就业。

  大城市更有必要继续发扬开放的创新精神,以构建创新创业制度为抓手,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转变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红利和创业红利。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