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3日)获悉,为有力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编制完毕,将于下个月召开的全国两会前后对外发布。这份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十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规划,将涉及全国20个左右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为农民市民化提供发展思路,将在未来十年拉动几十万亿元的投资。在此背景下,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的重要发展引擎之一,蓄势已久的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必将迎来发展新契机。
城镇化是当前最大内需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被确定为今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频繁就城镇化表态,强调“城镇化就是最大的内需,要把这个潜力发挥出来”。
按照国家规划,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遵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具体到对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布局,将在东部地区逐步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培育壮大若干城市群。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小城市,并且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城镇化建设水平通常用城镇化率来衡量。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0%以上,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约为47%,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约为75%,发展中国家在38%左右,最不发达国家大约为22%,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越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跨越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除了响应中央城镇化建设呼声,更是看准了城镇化带来的各种机遇,抢先进行布局。上个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6%,并基本形成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和鲁南城镇带一体化快速发展新格局。这意味着,济南在实现与周边城市组团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济南提出,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落实好强化省会城市核心地位、建立区域一体化互动协调机制、加大资源要素整合力度的部署要求,与周边城市优势互补、携手发展。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又被称为“1+6”方案,即以济南为中心,包括泰安、莱芜、滨州、聊城、德州、淄博6个周边城市在内的经济圈,圈内区域土地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3300多万,各项重要指标多占到了全省总量的1/3。
目前,济南正以前所未有的干劲来促成那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早日实现。而济南综合保税区的加速推进,则可以看作整个行动的一部分。2012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济南综合保税区,原先的出口加工区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为“内陆自由港”。在综合保税区里,企业可以减少运输、储存成本,在开放层次、政策优惠、产业政策等方面得到更多实惠。无疑,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将济南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着实提升了一个档次。
周边城市加紧融入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济莱协作区”概念,似乎标志着莱芜融入省会济南已经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济南的发展需要空间,莱芜的发展需要带动。”莱芜市莱城区区长马保岭指出,为加快莱芜北部新城的建设,莱芜谋划出76平方公里的空间载体,作为济南的后花园,将来给济南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现如今,从济南驾车20分钟即可抵达莱芜雪野景区,从莱芜通过济青高速南线便可享济南“一小时经济圈”。莱芜市发改委主任任旭东也认为,莱芜与济南山水相连,接受济南辐射带动最为便利、最为直接,具备实现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基础。
忙起来的不仅是莱芜。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德州市也提出,开工建设德商高速、石济客运专线、济齐黄河大桥,加快建设济乐高速、德大铁路,争取邯济铁路建成运营。这些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具体举措,将进一步加深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聊城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有这样的表述:“以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为契机,在科技、人才、信息、交通、旅游、主导产业等方面加强与济南对接,拓展承接辐射带动领域。”另外还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济聊一级公路建设将全面提速,青兰高速聊城段、郑济快速铁路、聊泰铁路、军民合用机场争取早日开工。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13年预算,山东已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助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给予支持。种种迹象显示,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