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全国基本财力保障缺口县破百 倒逼财政体制改革
时间:2012-09-03 13:31: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113个,这是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缺口县的总数。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目前,各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不够清晰,县以下政府的具体职责和支出责任不够明确;专项转移支付占比仍然偏高,给基层财政带来较大压力;县级财力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地区财政支付经费人员增长过快。如何增强县级财力,提高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8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运行情况的报告》,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解决县级财力困境提出了建议。

  转移支付资金如何合理分配

  近年来,中央虽然加大了对县域的转移支付力度,但增幅较大的主要还是专项转移支付,如农业、水利、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而这部分转移支付都指定专门用途,县市级财政不能平衡预算,不能统筹安排,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全国人大代表周家贵建议,中央财政应加大整合和压缩专项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力度。在财力性转移支付上,给予地方更多的倾斜,同时赋予县市财政一定自主权,让县市可以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使有效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周家贵调研过一个地方,2011年按政策要求,应配套项目50余项,配套资金近3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当年可用财力的25%。他建议中央财政应根据地方财力状况,明确地方事权责任,减少地方的配套资金,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哈斯巴根委员对此表示赞同,他说,这个问题他多次提出过意见,有关部门说正在改进,但在实际工作中看不出更多成效,近年来,专项转移支付的增幅一直维持在20%左右,而财力性转移支付增幅很低。两者相差悬殊,这有悖于当前事权逐步下移的总体趋势,地方财政的自主权正在逐渐弱化。有关部门应注意到这个问题,专项多了不一定都合理,专项转移支付和财力性转移支付的比例要适当,有利于地方协调发展。

  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下,中央除了通过下达奖补资金弥补县级基本财力缺口,还通过激励机制引导省级财政通过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大对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办法,增强地方财力。

  “现在地方要办许多事,县级财政支出主要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解决,地方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从长远讲,不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黄智权委员说。

  增值税分配比例可否调整

  目前,中央对地方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同时通过转移支付,调节地区间的财力分布。但省以下财政体制,收支划分、省对下转移支付等,均由省级政府确定。部分委员认为,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地方财力增长缓慢,目前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中央拿了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大头,地方缺少主体税种,又无权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开设新税种,同时现有税种和税基窄,征收潜力小,很难形成比较稳定的地方财政收入体系,地方可用财力增长乏力。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建议,调整增值税的分配比例。实行分税制以来,增值税在中央和地方是按照75%和25%的比例分成,现在要想支持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调整增值税的分配比例,更多的工业发展比较好的县,就可以从增值税中得到更多的份额,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此外,建议用县级基本财力的保障体系,慢慢取代我国贫困县评选。“这几年,大家对贫困县的评选意见很大,所谓戴上帽子就能冬暖夏凉了,如果县级财力保障机制用得好,可以取消贫困县的评比,减少很多人为因素。”叶青说。

  如何增强地方财政造血功能

  审议中,不少常委会组成人员都认为,破解县乡财政困难,还需要在财政体制改革推进上寻求突破。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的关键是要厘清各级政府间的财权和事权,如果不厘清支出责任,不厘清财权、事权,保障难以实现。”方新委员认为,应通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地方财政造血功能。

  金硕仁委员建议,应建立县级主体税收增长激励机制,尽快形成县级基本财力的保障能力。国家应调整税收政策,对县给予“两税”返还照顾,其他税种上能照顾到县级的,尽量倾斜。

  金硕仁委员还认为,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是缓解县级财政困难的根本性措施,建议国务院尽快制定能平衡全国各地区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标准,并落实好标准,由中央财政和省、市财政一起弥补县级基本财力缺口。

  乌日图委员也指出,从长远看,扶持和壮大县级财力基础和财源,还是要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域经济的“造血”功能,要完善地方的税收体制,扩大地方的财源,增强县级财政的自主保障能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