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14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农谷”构建城乡发展共同体
时间:2012-09-03 13:57:34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杨富春 叶进 欧晓平 

    传统农区如何趟出一条现代农业之路?作为省级战略的中国农谷,如何当好农业强省的排头兵,为我国“三农”问题摸索些许经验?

    走陕西杨凌,赴上海孙桥,再到美国、欧洲考察,荆门市组织专班,看了国内看国外,悉心观摩。所到之处,既为高度机械化的大农业所震撼,又为精致的高端设施农业所惊叹。

    榜样虽好,只是,现代农业投入大、周期长,钱从哪来?人又往哪去?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后工业时代发展起现代农业,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荆门,又如何选择自己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仔细比对研究,结合本地实践经验,荆门创造性地提出土地流转,农民转移,以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试图破解这一难题。

土地流转,流出生机

    1日,记者来到东宝区牌楼镇荆钟村,只见千亩稻浪,田成方,路成网,秋日丰收美景令人神驰。

    村支书向龙生说,这1200亩成片优质稻,还未插秧就被订购一空。厂家看中的就是连片种植时,种、药、肥等统一施用带来的品质保证。

    处于城市近郊的荆钟村毗邻全省新农村样板钟祥彭墩。他们眼见邻居搬进别墅,心下生急。去年5月,村里注册成立钟缘土地流转中心,将6700亩土地入股,与上海明祥物流公司成立缘盟园生态农业公司,打造集种植、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农村社区正在建设,大有后来居上态势。

    以迁村腾地闻名的彭墩村,现在有了新名堂:他们成立的土地存贷合作社,以每亩1100元的价格收储不愿或无力种田的村民土地,已交易4000多亩,并覆盖周边村。

    在京山,力雄农机专业合作社网络121户社员,专为打工户、年老户提供全程种田托管服务。他们还将业务拓展到附近县市,8月底与应城、安陆200多农户签订托管合同。

    人均耕地面积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一向以恋土著称的荆门,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正改变固有印象。至6月底,该市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达47.71万亩,占总面积的14.91%。如果算上其他性质土地,该市农村土地流转近百万亩。“资本进农村,土地必须上规模。前提是农民转移出来,减少农民也就是致富农民。”荆门市委书记王玲说。

    在荆门,龙头带动型、土地整治型、股份合作型、先集(股)后转型、合作社经营型等流转形式多种多样。流入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龙头企业的占比分别为61%、15%、14%和10%。

    流转带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效益明显提升。该市种植业的814家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户均年收入比未入社农户高25%。

    流转,使农民获得土地租金和打工双份收入。荆门农民人均年收入仅次于武汉市,这是重要原因。

农民转移,转出活力

    近年,荆门引进李宁、中粮、福耀等大批知名企业,提供10万多个就业岗位,吸纳大批农民工。该市重点打造的“一核六片十五园”集中了全市80%的规模企业。园区内建成凤凰苑等6个农民工集中居住小区,平等接纳2万多名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荆门加强农民培训,引导其向产业密集的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去年,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新增转移人口9.8万人。

    农民转移,关键是要“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没顾虑”,促其彻底转化为市民。该市探索宅基地异地置换、承包地换保障、土地流转收益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转移与建设用地挂钩等机制,消除农民进城落户、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障碍。先行先试的掇刀区实现城乡户口统一登记,彻底拆除了横亘在城乡二元体制间的坚硬篱笆。

    对于离土不离乡的农民,荆门大力发展生态观光、绿色休闲和农业生产服务业等新型业态,建成十大旅游名镇、大洪山百公里生态走廊、6条生态农业景观带和110个三农服务街区,带动3万多农民就地转化为商人。

    至去年底,荆门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59634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7%。

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

    让农民“就业在全产业链上,居住在新型城镇里,生活在均等公共服务中”,这是荆门市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

    他们进行顶层设计,城镇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和民生作为整体,统筹谋划市县乡村四级发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四规合一”,形成无缝对接的城乡规划体系。

    该市强力实施“1331”城镇发展战略,打造以中心城区为龙头、3个县城为支撑、3类重点镇为节点、1000个中心村为基础的全域城镇体系。“十二五”末,全市人口三分之一生活在中心城区、三分之一生活在县城和中心镇、三分之一生活在中心村,城镇化率达60%。

    为此,他们开展力度空前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去年,该市筹集资金96亿元,建设城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信息和市场。全市公交通村率达90%,中心镇和90%的中心村实现集中供水。

    在加快中心城区和3个县城扩容提质的同时,胡集、后港、宋河、屈家岭等4镇开展以强镇扩权为主要内容的小城市试点。仿效省里的地方治理模式,干部实行高配,下放200多项管理职权,推进县域副中心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他们还重点打造荆新线生态农业、大洪山生态旅游、207国道生态工业3个节点镇,建成宜居宜业精品镇。

    城乡一体化离不开产业发展。荆门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城乡产业融合的核心环节,所辖3个县市均有百亿农产品加工园区。他们打造全产业链,建成精品农业生产基地900多万亩,带动20多万农民创业就业。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今年逼近千亿,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升至2.1︰1,一举成为荆门头号产业。

    去年,荆门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1.88︰1。荆门,正努力构建城乡共同体,阔步迈向美好明天。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