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期辰好,大家劲头高。开工把桥修,桥通路不遥……”这个顺口溜不是出现在文艺晚会现场,而是在四川宜宾市兴文县一大桥开工现场,念顺口溜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兴文县委常委、副县长石明。据媒体报道,石副县长的这段讲话引起了网友的叫好。
据报道,一个叫“三学散人V”的网友在新浪微博称:“史上最牛县长讲话——大桥开工仪式上不念稿子念他自己写的打油诗,而且修桥的钱也是他用一首诗征服当地一个老板,老板慷慨掏腰包出资20多万元。这个牛县长叫石明,是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委常委、副县长。”博主还介绍,开工现场的老百姓掌声雷动,因为县长说的话没打官腔,他们听得懂。
人们常说,说话是一门艺术。作为地方领导干部,讲话受不受欢迎也能体现这个干部的能力素质。俗话说,虎有虎威,官有官样。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官场约定成俗地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现象,比如开会、重大活动等需要领导讲话时,领导干部往往是照本宣科念秘书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这种讲话格式严谨却呆板、内容丰富却无味,老百姓听不懂、记不住、不欢迎,被戏谑为“官腔”,
按照惯例,在事关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环境的大桥开工仪式上,当地领导干部出席讲话,一般会捧出制作精美的讲话稿,大谈特谈建桥的重要性、各方的大力支持。但这次却出乎人们意料,石明副县长没用讲话稿,而是自创顺口溜,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短短的几百个字,老百姓都听得懂。可以说,副县长不打官腔,却打动了人心。不但现场观众“响起好几次掌声!”,网友们也觉得给力。新浪认证微博网友“kavin101”就说:“‘最牛发言稿’内容我不评论,但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这个干部实在!”
一个基层领导干部的讲话为啥能赢得掌声、受到喝彩?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借鉴。一个干部只有不摆官样、不打官腔,才能打动人心、解决问题。正如这位副县长在讲话中说的,“实事要办实,好事要办好”,我们期待今后多听到一些发自肺腑的“顺口溜”,多看到一些真抓实干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