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网友“拯救老上杭”发帖称:“上杭县政府发起‘城市建设年’大会战,在没有充分调研古民居价值和公布文物保护规划图的情况下,大张旗鼓拆除拥有大量明清客家民居的解放路、杭中路等老街。最后的老街、最后的老宅,救救它们!”该帖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1万多次,评论2000多条。网帖引发了公众对上杭古民居命运的担忧。
建设引发保护之忧
网友“客家传奇”称,“上杭县‘城市建设年’大会战于6月份开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规划红线范围内实施土地及房屋征收、腾房拆除、用地手续办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任务。”
网友“半壁书山”呼吁,“上杭老城与山水本应有自然的嵌合关系。从卫星图看,拓宽大道已开始切割老城——这是古城面貌丧失的第一步;然后是沿大道两侧开始建现代建筑——先变一层皮;然后房地产项目开始成片拆迁,现代建筑向纵深蔓延,直到古城完全变色。上杭正处在变‘一层皮’的阶段。”
在解放路东段的西半段路,记者看到十几个施工队员正在道路上铺石板,有一、两间房屋正在整修。在杭中路老街一座居住着8户人家的古民居里,59岁的老人谢树和说,“这个房屋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除了大厅还保留当年的样子,其他的地方都重新盖了。听说这里要拆迁,我还是希望能留在老宅子里住。”而同住一起的谢镇南则表示,“希望早点拆掉房子,搬进环境好的地方住,这里房子高高低低,见不到什么阳光。”
此次呼吁“拯救千年客家古城”的发起者、网友“拯救老上杭”的家就在杭中路,属于被拆迁的范围。他说,听说家乡要实施“城市建设年”大会战,红线范围内都要进行拆迁,虽然自己家是最近的新式建筑,但周围还是有一些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目前并没有看到整个大会战的规划方案,更没有这些老街的保护方案。“发起这次保护行动不是因为这些古民居已经被拆,而是要唤起大家保护古民居的意识。”
政府回应不存在大量拆迁 规划正在制定中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城市出现了拆改古建筑现象,网民此次发帖关注上杭古民居,他们表达的更多是一种关注,一种担忧。”上杭县城建局局长巫贞森告诉记者,“但网上所说的大量古民居被拆是不存在的。”
巫贞森说,今年5月,上杭县对县城规划区范围内实施“城市建设年”大会战,其中网上所说的古民居刚好位于南门大桥及两岸片区,其中解放路老街长达800米,中段和东段已经在实行保护性的修复,西段比较破旧的房子,还在探讨如何保护。网上所说的杭中路,只有为数不多的房屋属于拆迁范围,目前已请专家对此范围内的古民居进行了论证,在征求社会意见后,列入下一步的规划设计方案。
“我们在规划时,很注重保留一些当地的历史文化记忆。”上杭县城建局副局长阙水冰说,最初上杭在编制规划时,将瓦子街片区近24公顷、临江楼片区近4公顷等地划定为历史风貌保护片区,还要求设计单位进行实地勘察,并征求县文物管理部门的意见,摸清文物点,对没有列入文物保护范围但有特色的古民居,都尽量列入保护范围。
上杭县文体局副局长孙飞说,“近年来,上杭县投了6亿多元用于修缮各种文物。为回应网民所关心的问题,我们已经将上杭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点名录发到网上。”
城市建设要避免逐利驱动
南京大学中国文化与文物研究所副所长周学鹰认为,城市建设与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环保理念、人性化场所的塑造,甚至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慢生活的创造等,理当是多彩共赢的结局,这个道理,放眼世界旅游大国,不言自明,“只可惜,由于逐利的驱动,特别是利益阶层的短视与蛮横,使得我国各地历史文化遗产迅速消亡。”
网友“—Aquarius—的梁志权”发帖称,“看上杭县拆迁古建,我不由得再次想起刚去演出的美国南卡的查尔斯顿市,街上随处可见300年前的建筑,有一个文物保护委员会行使保护的权力,国家和政府都不能超越。查市的民众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极强,富豪们还将自己的古建筑让游客参观,门票全部捐给保护委员会。”
网友“封臣秀开”发帖称,“文物保护是个棘手的问题,北京梁思成故居被强拆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的艰巨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公共决策是群策群力的结果,需要公众参与。上杭县要做的不在于解释是发展还是保护,而在于听取‘拯救老上杭’等民众的声音,参考民智。”
周学鹰提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好文物建筑、历史建筑遗产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不仅需要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历史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我国真正确立法治社会理念,执法必严,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