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陈喆:摩天大楼还会在中国继续生长
时间:2012-08-21 13:10:25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李涛 

3035dbc7425ed9294f91b763d13c53cd.jpg

    作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师者,桃李满天下;作为一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他时刻关注着中国城市化进程。陈喆强调,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可能更有利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

国情决定我们需要摩天大楼

    近一段时间以来,昔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摩天大楼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一些专家学者甚至表示,目前摩天大楼在中国的发展已陷入癫狂状态。

    但在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陈喆院长看来,摩天大楼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面目可憎,更没有在中国出现失控局面。

    他直言,不可否认,以前我们可能确实把摩天大楼作为一个城市的形象,或财富的象征。但时至今日,摩天大楼在中国出现此起彼伏的发展势头,是由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和很多有远见、有文化的人其实已经意识到,摩天大楼并不代表现代化,并不代表舒适,也不代表时尚。与之相反,低层、低密度建筑可能更舒适,但中国大规模发展低密度建筑根本不可能,因为我们人口太多,土地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向‘上’发展。而且这种趋势还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下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还会有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面对有限的城市空间,如何让大量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办公、生活,进行各种各样的商贸活动?建设一定数量的高层建筑可能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如北上广的摩天大楼热就是为了在有限土地面积内实现最大化的办公居住需求,这也是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建设脚步加快的投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目前在我国出现高楼热,也是城市经济有活力的一个体现。城市之所以还能够接着盖高楼,说明我国的城市经济运行比较良好,社会的需求还比较旺盛。”陈喆如是说。

    不过,他同时也提醒,在当前摩天大楼的发展热潮中,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的确存在过热现象,这需要引起注意。“长沙的‘天空城市’,贵阳的17座摩天大楼规划,防城港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这些并没有足够的‘摩天大楼消费能力’的城市,对于摩天大楼的追捧就显得更具象征意味。”

    1999年,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劳伦斯首度提出了“摩天大楼指数”的概念,被称为“劳伦斯魔咒”,即在摩天大楼立项之时,是经济过热时期;而摩天大楼建成之日,即是经济衰退之时。

    6月中旬,当远大集团高调宣布将建世界第一高楼——长沙“天空城市”计划之后,国内一些学者便悲观的表示,经历30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经济已见顶,即将步入衰退期。

    陈喆表示,我们远没必要如此悲观。在他看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其城市发展形态跟经济社会密切相关,中国经济社会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说中国建设一座世界第一高楼,就得出中国经济见顶的结论,这可能有失偏颇。

治理城市病不能见物不见人

    长期以来,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使得人口结构发生了里程碑性质的变化。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51.27%,首次超过50%。

    尽管这是按照常住人口来统计的,即将在城市生活半年以上的农业户籍人口也计算为“城镇常住人口”。但是,这些群体的“城市化”劳动与生活仍是常态性的,他们真实地支撑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与此同时,大量的人口往中心城市集聚,加速了大型城市的资源环境压力。

    陈喆表示,从我国地方发展情况看,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阶段参差不齐,但是都在步入郊区化、大都市化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严重不足,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秩序紊乱、运营低效、行政区划分割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他预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我国各大城市“城市病”集中爆发期,“城市病”将成为影响城市和谐稳定的隐患。他表示,进一步加强城市治理刻不容缓。

    如何来治理城市病?陈喆直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当前存在的问题。客观的讲,城市病几乎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完成城市化进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

    英国在完成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一度相当严重,历史悠久的伦敦成为了当时“举世闻名”的雾都;美国在完成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事件;我们的近邻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水俣病”,给当地居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中国作为一个独特的经济体,正在走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发展道路,所以,出现各种城市病也是正常的,不能因为出现或存在一些问题,就停止城市化进程,那就因噎废食了。”

    陈喆坦言,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上把握,通过各个方面的长期努力逐步解决。具体而言,他建议当前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科学规划,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二是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三是要树立以人为本,城市治理的理念。四是要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

    同时,他还特别强调,在预防和治理城市病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只见物不见人。“目前,一谈及城市病,可能说得最多的就是规划滞后、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混乱。其实,这些乱象背后往往是我们自己的影子。如出行,在国外街上几乎看不到司机抢行或加塞的现象,而在国内,这些现象可谓比比皆是,这就使得原本就拥挤不堪的交通陷入一塌糊涂的境地。因此,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可能会让我们在治理城市病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城市综合体就是一个微城市

    当城市发展的脚步不断加速、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身处都市的人们需要在一个方便、快捷、经济、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空间里,享受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于是城市综合体应运而生。

    “历经多年的发展之后,目前,城市综合体的功能也越来越齐全,越来越复杂,规模也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城市综合体已成为了一个微城市。在这里,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休闲等需求基本可以得到满足。”

    面对城市有限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来,在“谁拥有城市综合体,谁就拥有城市未来”口号的刺激之下,地方政府规划推动,开发商扎堆热炒,全国上下“综合体”群情激涌。

    2012年,这场城市综合体的急速扩张势头依然延续,成都、杭州、昆明、武汉、长沙、石家庄等众多二、三线城市中,城市综合体正在“批量生产”,其势头甚至将超越一线城市。

    对于各地城市综合体这种一哄而上的发展势头,陈喆甚是担忧。他直言:“城市综合体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乐观。”

    面对各地日益升温的城市综合体开发热潮,陈喆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包括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日前亦指出,他对目前中国包括城市综合体在内的商业地产的前景比较担忧,因其并非在一个合理的速度之下发展起来,而是住宅调控以后造成了一哄而上。

    一哄而上让眼下蓬勃发展的城市综合体前路暗藏更多的挑战。陈喆指出,这种情况下开发商提早进行战略调整或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是所有的城市或是城市任何的一个区域都适合修建城市综合体。

    在他看来,在开发一个城市综合体的时候,首先要做好区位选择和准确定位,一旦选位不好或定位不准,后期再调整就非常麻烦,因为综合体的体量都比较大,如果重新调整,就会造成大量的财力、物力浪费。

    其次,要把握好量和度的问题。城市综合体的体量一定要要与当地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果体量过大,超出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就会给后期经营带来很大的困难。

    最后,后期的资产运营管理和安全问题,尤其是消防安全问题特别重要。不同于一般的普通住宅,综合体功能复杂、人流密集,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其人员疏散较为缓慢和困难,其导致的灾难性后果可能会更严重。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