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记住历史留下的1/30功劳
时间:2012-07-25 13:46:29  来源:新京报  作者:木须虫 
    山东青岛市排水管理处主任刘鲁峰近日表示,德国在青岛建造的排水系统有前瞻性,对当时城市排涝起到很大作用,但目前青岛使用的排水系统绝大多数是1949年之后建造的,德国造排水系统所占比例不到1/30。刘鲁峰称,把青岛防汛能力强全归功于德国的说法并不正确。(7月24日人民网)

  一场世纪大雨,让青岛“不涝”的传说,一次又一次被人提及,皆因城市排水系统的完备与科学。长达3000公里的地下管网,丘陵居高临下的地势和直通大海的便利,三大因素形成了强大的防洪能力。

  但是,这个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城市规模与历史发展,一步一步地配套形成的。如果论功劳的话,恐怕要归功于长期对城市排水功能的完善与建设。所以,从这个角度把青岛防洪的功能记在德国身上的确不合适。不过,有一点值得澄清,青岛作为历史并不悠久的城市,德国在殖民时期城市建设规划和建设布局,留下的基础与理念,事实上为后来的建设者提供了一个路径和模式。从这个意义来说,“1/30”的功劳,又是“30/30”的真理。

  其实,青岛“不涝”传说的解读,没有必要过于纠结是谁的功劳,也没有必要忌讳曾经被殖民的“民族情感”,而在于这座城市的排水建设,对其他城市的借鉴意义。这个意义,在于始终坚持城市排水能力与城市规模相配套,因地制宜科学设计与落实建设的理念。

  争论青岛“不涝”的功劳,尽管有失偏颇,但如能够对今后的城市建设有所裨益,便善莫大焉。毕竟,城市功能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城市排水建设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城市的“良心”,更是一种民生,不是什么“功劳”,而是一种责任。如若非要说是功劳的话,那也是留给后人评判褒贬的责任成色。

  于此,不仅要问,我们能不能开创一个城市排水功能建设的先河,或者成就一个完善城市排水改造和建设的新模式,为后来者提供一个因袭的路径,留给历史“1/30”的功劳呢?

  □木须虫(公务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