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讯(记者 高太明)今天下午,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发布会在青岛举行,这也是本届媒体行最后一场发布会。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牛俊宪在发布会上表示,未来5年内,青岛市将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再造一个新青岛。
牛俊宪介绍说,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616亿元,同比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1万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66亿元,同比增长25.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5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70元,所辖5个县级市全部保持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先后引进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海油重质油加工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取得高速动车、液晶模组等重大创新成果。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21家、7家,均居国家同类城市首位。深入开展“443”引才工程和“300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每年引进各类人才近10万人。
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青岛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26.9%、18%。市区河道截污主干管网基本贯通,胶州湾生态湿地保护得到加强,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7.5%,提高14.5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30天以上。全市林木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8%和43.8%,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功申办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城市发展:
统筹发展城乡互动,半岛群“三小时经济圈”基本实现
“强化中心城区的核心带动和城乡良性互动,加快重点区域、重要组团建设,突出新型城镇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牛俊宪表示,目前,青岛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在统筹发展中,青岛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制定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系列规划、蓝色经济区布局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董家口、鳌山湾等新城总体规划。青岛高新区实现扩区,主园区持续实施饱和性投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等蓝色经济核心区域规划建设全面启动。
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使得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牛俊宪透露,目前青岛城市地铁开工建设,环湾大道、胶州湾隧道、胶州湾大桥建成通车,铁路青岛客运北站和青荣、海青铁路等项目顺利推进,青兰、青新高速等项目顺利竣工,拥湾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全面建成,半岛城市群‘三小时经济圈’基本实现。”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牛俊宪表示,青岛市已基本完成村庄“五化”工程,大沽河治理工程全面启动,深入开展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在农村加快形成。牛俊宪表示,县域经济也在统筹发展取得了的良好效果。“县域产值过10亿元特色产业基地达到23个,市区110户老工业企业向郊区搬迁改造,已经启动72家,23家完成搬迁、竣工投产。”
民生建设:
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累计开工保障房安置房22.2万套
“坚持民生为重、富民优先,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群众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普惠性的社会保障、公平性的发展机会、生态型的人居环境。”牛俊宪在介绍青岛市的民生建设时说到,2008年以来,市级财政用于社会民生的投入年均增长26.4%,占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54%。
牛俊宪表示,多年来,青岛市坚持以项目扩大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以服务稳定就业,2011年,新增城乡就业43.9万人,扶持创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5%。同时,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保险实现市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59%,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0%和73.6%,新农合筹资标准从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300元,基本药物制度覆盖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牛俊宪介绍说,青岛先后实施了2008-2010、2011-2012两轮三年住房保障发展规划,财政、土地出让等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151亿元,累计开工保障性住房和“两改”安置用房22.2万套。市区110个旧城区、城中村已开工改造77个,3.5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物配租配售比例达到88%,特困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牛俊宪表示,近年来,青岛引进了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70%的中小学达到省定标准;投资40亿元建设的国医堂、妇女儿童医院、北部医疗中心等四大医疗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额提高到人均200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到35万元;城乡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到100%。建成青岛大剧院、市体育馆等一批重点文化体育设施。社区全部设立文化活动中心,青岛文化街、达尼画家村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未来五年:
实现蓝色跨越,5年经济规模上再造一个新青岛
对于青岛市未来的发展规划,牛俊宪表示,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青岛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目标。“使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安居乐业中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牛俊宪说,今后五年,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力争在经济规模上再造一个新青岛。
牛俊宪表示,青岛将加快推进六大方面的工作来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突出蓝色,将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建设成为蓝色跨越的引擎,在西海岸新区再创港口、园区、产业发展优势,在蓝色硅谷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加快建设全国蓝色经济领军城市。突出高端,着力培育十条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规划建设金融中心、现代物流、文化创意、软件外包等十项千万平方米高端服务业工程,加快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突出新兴,积极开发信息、生物、材料、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技术,加快形成支柱能力。
二是加快优化空间布局。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战略,加快全域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实施,对老城区实施保护性开发,做优做美东岸城区,做大做强西岸城区,做高做新北岸城区,打造功能互补、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都市新区。全面推进七区统筹和城乡统筹,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重点规划培育发展50个城镇、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是加快打造文化强市。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布局合理、服务便捷的基层文化设施。推动文化与科技、教育、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四是加快发展民生事业。加快建设健康城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力争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
五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对岸线资源和近海资源进行严格保护,把胶州湾建成全市人民的蓝色家园。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打造多层次城乡生态空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将大沽河流域建设成贯穿全市南北的防洪绿色安全屏障、自然生态景观长廊。办好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高标准建设世园生态都市新区,让自然走进生活。
六是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成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和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各类园区发展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加快外经贸优化升级,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前沿城市,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