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问题官员”不能“问题”复出
时间:2012-07-20 11:12:38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刘国强 
    据报道,安徽省日前出台《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提出了决策过程、本职工作等五大类问责情形,要求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这些政策的出台再次引起公众对被问责官员复出问题的关注。

  其实这一问责规定在2009年就已经出台,各地根据这一规定都在制订实施办法,江西省在年初出台的办法中还有“两年内不得提拔”的额外限制措施。但这些实施办法对复出程序设计仍较为模糊,很少涉及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一年”的期限也显得较为宽松,笔者认为其效果难令公众满意。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官员在厘清责任、吸取教训以后复出,本身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某次错误就把人一棍子打死。被问责的官员复出总是会引起强烈的质疑,这中间有一定的非理性态度。公众对问题官员复出最大的疑虑,不在于这些犯过错误的官员是不是复出了,也不在他们应不应该复出,而在于他们是如何复出的,这中间到底应该如何进行规范。从当前一些引起热议的案例看,这些官员的复出都过于“快速”而“低调”,从而引起民众对任免程序的质疑,让人觉得当初的“辞职”或“免职”就是走过场。

  规范复出程序就非常重要。有学者提出了应对问题官员的复出提名、复出的考察、复出的讨论决定等程序都进行明确,并加强源头治理,对用人失察、失职者也要追究其责任, “不仅要严厉约束复出官员,更要严厉约束任用复出官员的官员”。

  但我认为,规范程序的目的还在于树立官场的道德观。因此,对免职官员不能先一免了之,再悄悄“用”之,而是要对相关错误进行追究,认清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在考察期内确保其对所犯错误有非常明确的认识,并勇于承担和改正错误。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官员复出似乎太“不痛不痒”“毫发无损”了,看不出“引咎”、“免职”的耻感文化。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耻感”的缺失,又有更复杂的缘由。它反映出整个官场生态的问题。一些官员被“免职”,往往被认为这并非其个人错误,他们是服从领导指示,服从地方或部门的利益,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出了问题,他们“勇于”承担了责任,因此,在领导眼里,他们不但不该被处分,反而应该被嘉奖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复出自己可期,哪里还需要严格的审查?

  问题干部复出的问题,反映的是有的地方干部任用机制问题,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培养官场“耻感文化”才是关键。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