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上海印发加快推进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实施方案
时间:2012-06-27 13:53:25  来源:钢联资讯 

上海市加快推进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实施方案

城市配送物流是面向城市,以商业活动、居民生活和都市工业等为主要服务对象,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流活动。为促进本市流通领域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推动建立高效、绿色、便捷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体系,根据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供销总社《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商商贸发〔2011〕67号)、《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沪府发〔2012〕51号)和《本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工作方案》(沪府办〔2011〕98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市建设“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适应上海城市发展、人口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本市积极发展城市配送物流,并取得一定成效。

1、城市配送物流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本市单体仓储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仓储设施总面积约为1500万平方米。深水港物流园区依托洋山保税港区,建成现代化保税物流仓库超过80万平方米,大力发展国际采购和分拨配送业务,海铁联运、水水中转和国际中转能力逐步提高;外高桥物流园区深化实施“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已建成38万平方米物流仓库,拥有14万平方米集装箱转运区,国际配送和中转分拨等业务有序开展;浦东空港物流园区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相关物流业务稳步推进;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已成为本市快速消费品、医药品等物流配送中心的集聚地,城际中转、城市配送功能逐步增强。在本市外环线附近,一批拥有现代化物流设施的配送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

2、城市配送物流多元化市场主体初步形成。连锁商业企业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配送技术,降低库存商品资金占用及商品损耗,并构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物流配送网络,实现对超市、卖场、便利店、折扣店等多种业态的日常配送。危险化学品、食品冷链、医药、图书等专业物流逐步形成一定规模。一批第三方城市配送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运用先进管理理念,形成独特的业务模式,拓展区域及全国服务网络。国际知名快递企业入驻上海建设国际转运中心,民营快递企业市场化、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程度不断提高。

3、现代装备和先进技术应用加快。标准化立体仓库、自动拣选设备、电子标签、管理信息系统等物流信息系统和技术装备逐步推广和应用。冷链物流企业建设具有-60℃深冷功能变温型超低温冷库,完善冷链物流服务功能。烟草物流企业运用无人自动高架库、自动存取机等国际先进物流设备,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物流资源交易平台自主研发在线交易系统、远程信息采集系统等物流信息软件,并积极推广应用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建立物流跟踪体系。

4、城市配送物流标准研制和推广加快。上海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物流中心作业通用规范》、《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等多项国家标准的编制。市有关部门结合本市城市配送物流发展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发布实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道路货物运输冷藏车辆营运技术规范》、《城市配送物流车营运技术规范》等地方和行业标准,并在3A级以上物流企业中率先推广,提高城市配送物流服务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标准化托盘,运用物联网技术,推进托盘共用系统建设,试点后托盘利用率提高了6倍。

本市城市配送物流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规模化、系统化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尚未形成,面向社区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末端配送物流设施不足,城市配送运力未得到有效整合,配送车辆通行难问题依然存在。

(二)面临的形势

1、消费需求持续扩大为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带来巨大潜力。2011年,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77亿元,同比增长12.3%。随着经济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确立,市场总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城市配送物流需求呈现规模扩张趋势。

2、流通组织体系变革催生城市配送物流服务模式创新。本市连锁商业持续发展,新业态、新网点、新模式不断涌现,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本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络购物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构建支撑连锁商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型城市配送物流体系,成为发展现代流通的关键环节。

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城市配送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科学合理规划城市配送布局,提高城市道路及相关设施资源的利用率;要求城市配送物流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技术和装备更新,发展低碳物流,为节能减排、服务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积极贡献。

4、科技进步为城市配送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服务手段。信息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的应用创新已成为城市配送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推动城市配送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保障民生的要求促进城市配送物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后世博上海城市建设将以“注重民生,打造宜居城市”为重要内容,要求城市配送物流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同时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噪音污染和交通拥挤。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根据本市经济社会、现代流通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结合开展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和建设“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通过科学布局、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推进城市配送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大力推动城市共同配送,着力提升城市专业配送水平,不断完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资源整合、绿色环保的原则。对城市配送物流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组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交通堵塞、噪音、尾气排放等影响,改善城市景观,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2、坚持注重效率、提升服务的原则。通过制度、管理、服务和技术创新,完善供应链上下游衔接,提高城市配送效率,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3、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推行共同配送、完善城市末端配送设施、培育大型物流企业为重点,在重要领域和重点区域率先突破,推动城市配送体系的整体协调发展。

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为城市配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成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现代化配送中心,搭建若干城市配送物流服务平台,培育一批辐射范围广、服务能力强的城市配送物流企业,形成一批运行有序规范的城市配送示范社区和商务区,初步建成一个接轨国际物流、服务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高效、绿色、便捷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网络。

三、空间布局

结合本市产业布局,整合现有仓储、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引导市场形成层次清晰、衔接有序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三级网络布局。

一级网络——重点物流园区分拨中心。在本市重点物流园区,合理布局分拨中心,集聚龙头企业,强化资源整合,贯通城市交通枢纽和对外交通节点,实现道路货运与水路、航空、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搭建上海对接国际、连接腹地、服务全国的物流平台。

二级网络——公共及专业配送中心。在本市中心城区外围、高速公路通道接口,引导支持企业建设公共配送中心,完善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升级改造一批现有专业配送中心,强化采购、集货、分拣、储存、理货、加工、送货、信息处理等一体化服务功能。

三级网络——城市末端配送网点。在社区、商务区等规划设置一批公共货物装卸点和货物集散点、货车停车泊位,充分利用现有商业零售终端网络,增强城市末端配送的装卸、分拣、暂存等服务功能,满足商业网点、商务楼宇、企业及社区居民等的商品配送需求。

四、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城市共同配送。在不改变企业现有运营模式和相关资源产权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重点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城市配送共同化、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搭建覆盖全市的城市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将富余资源和新增需求通过平台实现共享和对接,实现全社会物流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提升发展城市连锁商业配送。支持大型连锁企业加快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全温带配送中心,提升配送中心的管理服务水平,并逐步统一服务标准。推动大型连锁企业以配送中心为节点,健全物流配送网络,提升连锁商业配送服务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优先发展城市电子商务配送。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建立快速补货和区域调拨系统,构建低成本、广覆盖的系统化配送网络,满足网络购物快速发展要求。鼓励购物网站、快递企业等与便利店开展合作,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包裹快件的收寄服务,开展配送储物柜设立试点,逐步实现城市末端配送社会化,不断提高电子商务配送的满意程度。

(四)规范发展涉及城市安全的专业配送。提升涉及公共安全和生活安全的危险化学品、食品冷链、医药等物流配送水平,构建供销配运一体、全过程安全可控的配送体系。利用全球定位技术和信息平台实现对城市危险化学品零星配送的实时可视监控,规范危险化学品仓储和运输的安全管理。推广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设施,加强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确保食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积极推动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运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管,提高医药物流的配送能力和运行效率。

(五)推动发展城市应急配送。选择和培育一批城市配送物流网络齐全、技术先进、运作高效的城市配送物流企业,完善物资供应应急预案。发挥物流资源交易平台作用,全方位调控社会物流资源,构筑与城市常态物流紧密结合的、无缝连接的应急配送网络,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的物资保障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快完善推进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打破条块分割的政策和体制障碍,健全完善组织协调机制。通过监测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动态,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形成推进合力。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调查研究、提供政策建议、做好企业服务、开展合作交流,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形成政府部门、协会与中介组织、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市、区(县)联动工作机制,及时沟通发展情况,形成联动效应。

(二)加快实施城市共同配送示范工程。选取资源相对集聚、建设基础较为完善的城市快速消费品、药品和生鲜食品等领域,选择一批为商贸企业提供专业配送服务的A级物流企业,在货物装卸管理规范的社区和商务区,开展共同配送示范。利用物联网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服务平台等,开展涉及城市安全的零星危险化学品、药品和食品冷链共同配送示范。通过示范创建,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并逐步推广,带动本市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加快推广城市配送物流标准和技术应用。研究制定本市《城市配送服务规范》等服务标准。在A级物流企业中进一步推广本市《城市配送物流车营运技术规范》等物流标准。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建设标准化托盘社会共用系统。在城市配送物流企业中推广应用现代化立体仓库、自动拣选设备等先进物流装备及自动识别和标识技术。推进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城市配送查询系统,引导社会物流设施合理布局。

(四)加快完善中心城区货运通行政策。坚持扶大扶优,整合城市配送物流资源,适度提高重点城市配送物流企业中心城区货运通行证发放额度,引导城市配送物流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配送车辆,提高城市配送物流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加快营造良好的城市配送物流发展政策环境。落实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和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等相关政策,重点支持城市共同配送、涉及城市安全的物流配送、先进技术和现代装备应用、城市配送物流服务标准研制和推广等项目建设。积极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加强城市配送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多层次城市配送专业人才培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