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称,县级市市区常住居民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在;在设区的市(不含 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工作满三年、参加社保一年后,能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继续合理控制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人口规模。
虽然30年来中国县级行政区总数变化不大,但市辖区(县级)数量增长了一倍,县级市则增长了三倍。现如今,国家的“主人”之所以对直辖市、副省 级市和其他大城市的户口有旺盛需求,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的政策资源过度向这些城市倾斜,并带动社会的经济资源过度向这些城市聚集,而这些城市的一纸户口 就成了享受这些资源的“特权证”。
有评论指出,这次的户籍制度改革虽然开放了一些城市,但都是小城市。对于中国城市化加剧,中小城市数量的迅速膨胀,已经直接导致中小城市户口 “贬值”。即使小城镇的户籍改革比较成功,公民的居住和迁徙自由在小城镇可以实现,但许多人真正梦想的地方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而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准入 门槛仍然太高,户籍制度基本没有松动,所以开放小城市城市户籍限制只是“顺水人情”。
其实,“含金量”十足的大城市户口已经使一些在城市中挣扎的“劳动者”苦不堪言,因为许多人可能一时也买不起比黄金还贵的楼房,更别想在大城市实现自己的落户梦了。这就意味着中央政府对大城市户口还是不愿意放开,但是地方政府却有放开的迹象。
黑龙江始终在探索放开户籍限制,但是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那种放开。真正进入省城还是有条件的,比如在哈尔滨落户要买10万元以上的房子,也就是 说要花钱进门,这道门槛实际上已经很低了。而这道门槛,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这样的大城市却让人叹为观止。显然,在这种政策的背后,是财富而不是公 正在起主导作用。
笔者以为,如果户籍制度改革能够突破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则会有效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种种附加条件,显著减少这些城市户口的“含金 量”,降低这些城市对就业者和企业的吸引力,使他们更愿意迁往中小城市。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不少中、小城市的宜居、宜商环境实际上已具备了承接大城 市企业和就业人员的能力。随着就业机会和就业人员从大城市分流,人们对大城市户口的需求也会随之减少,那些“花钱落户乱象”必将得到有效遏制。
更重要的是,如果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能率先获得突破,将会改变人流和资金流越来越集中的局面,真正推动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发展,使中国的城市化走上更健康的轨道,从根本上消除隐藏在户籍制度背后的各种权利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