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社会发展水平浙江居第三 人均期望寿命提高3.4岁
时间:2011-12-28 09:23:3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5-2009全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2009年浙江省社会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前三位,超过天津市,仅次于上海市和北京市,位列全国第三位。报告显示,浙江省2009年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为203.86。

  近日,省发改委发布的《浙江省“十一五”社会发展报告》,就过去五年我省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结构、社会环境、社会改革五大领域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全面评价分析。

  率先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的城乡统筹、区域均衡和全民共享。

  1、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教育普及化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实施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学前3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 跨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跨越。教育保障条件大为改善,累计投入教育经费4005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 98.8%。

  2、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快速提升。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基本完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任务,初步构建了“20分 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公共卫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显著提升,全省人均期望寿命79.2岁,比2005年提高3.4岁,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 上收入国家水平。

  3、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以杭州西湖、大运河为重点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占全省GDP比重接近4%。

  社会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

  基本养老金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具有浙江特色、覆盖城乡、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开始迈入“全民社保”的历史新阶段。

  1、社会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率先实施,养老和医疗保障在制度上实现城乡全覆盖。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率先基本建成。建立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多种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

  2、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全国率先将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从业人员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动农民工参加医疗和 工伤保险,将大学生逐步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使更多的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将“老工伤”人员统一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动 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全省共有低保对象70万人,比“十五”末增长14.8%。

  3、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基本养老金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连续五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595元。医疗保障水平稳步 提升,大幅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完善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政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每人每 月达到376.7元和245.2元,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6.9%和99.4%。

  社会结构逐步合理、稳定——

  全省城市化率达59%

  从构建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出发,加大政策调整力度,着力创新社会制度,依靠分配和转移支付等手段,推进我省逐步形成和维持一个合理、稳定的社会结构。

  1、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已分别连续10年和26年位居各省区首位。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4.9%。

  2、城乡区域结构加快协调。积极探索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200个中心镇培育工程和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大力实施“山海协作”、“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工程,形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3、 就业结构不断改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1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提高了2个百分点。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解决一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2%。统筹城乡的市场就业机制不断健全,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93万人。

  4、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非农从业人口比重超过80%,城市化率达59%。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私营企业投资者、个体工 商户以及各类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中间阶层持续扩大。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5‰。家庭户规模缩小,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2.62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2.99人减少0.37人。

  社会管理彰显浙江特色——群众安全感居全国前列

  以构建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社会管理体系为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社会环境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1、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率先在全国形成了农村社区建设制度框架,97.5%的村开展了“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95%以上的村达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全省社会组织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2、平安创建扎实推进。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加强不稳定因素滚动排查和疏导化解,及时发现、预警和化 解各种不安定因素,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全省群体性事件起数和参与人数逐年下降。信访形势总体平稳有序。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稳步提高,已连续7年位居全 国前列。

  3、公共安全形势趋于好转。“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连续实现“三下降”分别比2005年下降51.4%、24.6%和32.2%。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人居环境稳中趋好,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下达目标。

  社会领域创新跨上新台阶——

  新增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达75.0%

  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社会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为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1、公共财政体制加快完善。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加大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2006-2010年连续五年全省财政支出增 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2010年全省财政新增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达75.0%。不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扶持力度,省财政五年累计转移支付 1135亿元,年均增长28.6%。

  2、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建立省、市、县(市)三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机制,并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的机制。全面推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高考改革实现了与高中课改的平稳对接。

  3、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眼于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看病贵、看病难”,实现“让群众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率先启动 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定了三年重点改革任务实施意见和年度工作安排,并出台了35个配套改革政策;加大筹资力度,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三年内各级 政府计划投入356亿元。

  4、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关键步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实现全省所有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常年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全省文化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5、城乡公共资源统筹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大力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和中心村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城 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新增690万人。全省等级公路通村率和客运班车通村率分别达到99.5%和91.6%。城乡污染防治能力稳步提升,率先在全国实现 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农村新型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邮政普遍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进一步加强。

  6、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第四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务员实行职务和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津贴补 贴全面清理规范。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稳步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全面兑现。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 制度大力推进,职工工资共决和正常增长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以来的五年,我省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现代化进 程中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建设的整体推进期,必须充分认识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征,推动我省社会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