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土地制度改革箭在弦上
时间:2011-12-19 17:29:52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兰亚红 
征收农村土地引发的矛盾冲突、地方政府的债务困境、当前土地成交量和价格下滑等,显示了地方政府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所面临的挑战。 

  其实就上述土地问题,国内的专家学者、房地产企业家甚至相关政府机构的官员等,一直呼吁尽早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土地管理法》的修订也已历时3年有余。 

  在12月10日举行的CIHAF2011中国住交会“中国土地大会”上,与会代表直言,与立法的修订相比,土地制度改革在实践中已走在了前面。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制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箭在弦上。  

  城市化加速引发土地矛盾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最大的内需在于城镇化,最大的发展潜力也在于城镇化。”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社长陈国栋介绍说,“十二五”期末,我国城镇化水平将再 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将达到51.5%,年均增长0.8~1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70%~80%的城镇化率相比,我国的城镇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本届住交会的多场论坛上,数位经济学家也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经济的出口导向和投资拉动这两种模式已不可持续,因此拉动内需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城市的过度外延扩张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征地不时引发社会稳定问题、耕地红线岌岌可危……都在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全国在‘十二五’期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总量约为4659万亩,而‘十二五’规划中要求新增建设用地的总量控制在3450万亩,相当于有1209万亩的指标无法落地。”陈国栋表示,这给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黄小虎分析认为,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与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方式,虽然在过去十几年间带动了城市建 设的快速发展,但“奥秘就在地方政府通过征地和经营土地,集聚了大量的建设资金”。现在,这种发展方式积累的经济、环境、社会等矛盾,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 的地步。  

  一方面,我国的土地利用粗放,浪费严重。据相关数据统 计,从1996年到2008年,我国城镇用地增长了52.21%,增加的土地主要来自农村。城市外延扩张的结果是,城市存量土地大量闲置,同时土地利用效 率低下。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热衷于进行成本较低的征地,而不愿意利用土地储备成本较高的城市存量土地。“这个问题不解决,保护耕地,集约、节约利 用土地就是一句空话。”黄小虎说。 

  另一方面,我国土地利用已透支未来。黄小虎认为,土地出让金的一次性收取、地方征地的土地抵押或质押负债,本质上都是寅吃卯粮。这种透支未来的发展方式,积聚了极大的金融和社会风险。  

  此外,土地收益的社会分配不公引发的矛盾也很突出。城乡差距扩大,城市内部的贫富差距也在扩大。如果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靠内需拉动经济就难以实现。

  实践走在立法的前面  

  “纵观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凡是集体经济搞得好或发展快的农村,都突破了现行征地制度的限制,土地或公开或隐蔽地进入了市场。”黄小虎认为,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已经走在了立法的前面。矛盾的积累已近质变,土地制度改革目前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按照今年6月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土地制度改革将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降低30%的目标。 

  对此,黄小虎认为,土地制度改革的理想模式是赋予农民完全的土地财产权。一是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允许农民在国家规划引导下自主地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二是对必须征为国有的土地赋予农民谈判权,参照市场价协商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此外,对于地方政府经营土地制度的改革,一些地方试行的工业用地年租制已经有所触及,但还是少了根本性的改革探索,还处在理论探讨阶段。“随着时间的推 移,这个制度也是非改不可的,否则征地制度改革也可能改不下去,因为任何经营活动都是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目的,地方政府如果从事经营活动也不可能例外。” 黄小虎说。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政策与制度研究中心主任叶剑平则认为,与分税制改革并行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制度,实际是当前地方财政赖以生存的根本之一。土地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问题是这些财富怎么用,用于哪里。 

  叶剑平建议,在土地制度改革复杂而困难的当下,在土地制度的新老制度变迁中间,可以安排一个过渡化的模式,引入一个“第三方”,即土地的经营者,使地方政府回到裁判员的角色,化解其承担的债务风险,弥补当前不完善的土地产权,实现新老制度的对接。  

   “以土地开发整治为例,地方政府作为主体提供监管、服务平台,市场提供投融资平台,第三方提供运营平台。由第三方进行土地开发与区域发展的一体化经营, 实现规模效应。”叶剑平说,土地制度的改变在于如何做好地方政府的工作,如何发挥市场的效率,如何集聚更多的资本,使得市场各个参与主体都能够获益,“所 有不是共赢的游戏都是不可持续的”。 

  实际上,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面临着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其在拿地策略上也在进行着转变。如叶剑平所言,部分房企已积极参与到城市或区域的开发运营当中,做起了如叶剑平所建议的“第三方”城市运营商的角色。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