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于长江:绿色城市化要从我做起
时间:2011-11-05 11:32:27  来源:城市化网 


08612e0145debca419cb16e05f0c8052.jpg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院副所长、副教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

    我主要从个人角度谈一下有关绿色城市化的问题。我们经常说,城市是为人服务的,但实际上城市也是人建的。就是说,不同的人来主导,这个城市可能就是一个不同的城市。绿色城市化,除了在规划、政策制定等各方面要做到,还要求人们从生活方式、习惯、审美等方面有正确的态度。绿色,如果从技术或者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上说很复杂,那么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其实反而很简单。且不说绿色这个词从哪里来,我们中国原来不叫绿色,其实勤俭节约、勤俭持家的理念就是很绿色的。四川一些地方做饭的炉台上面,要挂很多层东西,热量上升的过程就是加热的过程,最后热量一直升到房顶就消耗差不多了。这就是非常低碳,非常绿色环保的。所以,绿色生活从个人层面来说很简单。

    绿色是一种真诚。如果城市的空间建设得很好,城市人际关系好,人们之间的诚信度高,很多生活可以用大量的公共空间来解决,未必强烈要求自己的房子要达到多大面积。所以这跟我们个人一些安全感有关。汽车也是这样,到底我们需要多大排量、多快速度的汽车?每小时180公里170公里的汽车真有区别吗?其实未必。如果有0.8排量、1.0排量和一个2.0排量的,我们今天几乎是百分之百要买最大排量的。这个消费观念怎么来的?实际上这都是属于生活里有很多不真实、不真诚的东西,是我们自己对自己不真诚。反思我们的生活会发现,很多需要的东西,生活中并不真正需要,而真正需要的又忽视了。

    绿色是一种自信和自觉。生活中,要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不要被别人忽悠。比如,本来想买1.8排量的车,听大家说应该买2.8的,就改变了主意。自己要想一想实际需求到底是什么,也许1.0或者0.8排量的QQ也够用了。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经常说,政府不该唯GDP,其实个人也是一样。我们不用总是按照自己的GDP来算,也不一定非要按照档次。在消费主义的狂潮面前,追风就会让自己变得很忙,生活也不丰富。真正丰富的生活一定是自己独创的。

    绿色是一种品位,我们经常号召大家从环保节能这些角度来谈绿色,但效果并不好,除了少数人很注意,像塑料袋的问题,其他人并不在意。因为那总是让我们去为一个宏大的目标做贡献,让我们承担全人类的未来,这不能激起人们当下那种节能的冲动。其实绿色隐含着一种审美的品位问题。一般绿色生活是一种简约质朴的生活,不是因为穷而简约,而是有钱不这么花。比如与其穿金戴银,不如穿一件全身不超过两种颜色的T恤衫,一条牛仔裤,穿着很舒服。

    绿色是一种信仰,一种信念。现在总要向大家证明绿色生活是为了环保,为了什么原因,我要说其实这种论述证明未必能说服大家。比如,告诉大家不环保、不绿色,一百年后地球就会爆炸,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让有责任感的人觉得为了子孙后代而环保。还有一种就是让一部分人认为,趁地球要爆炸之前,赶紧多吃多占,结果更不环保,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这背后还是有一些信念信仰的问题。

    有人说中国的节能技术不到位,我觉得这是一个伪问题。其实节能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人们信不信、要不要这样做的问题。还有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类感觉的问题。如果觉得他人都跟我无关,子孙跟我无关,祖宗跟我无关,上无祖宗,下无子孙,那么全人类也跟我无关,就无所谓节不节能。中国古代之所以那么绿色,因为人们有很强的传承观念,家谱让人们认为要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这么一套概念,使人们具备这样的理念。今天,我们还要重建这些信仰。

    绿色是一种丰富。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并不一定是耗能的。舆论领袖、精英应该不断去告诉公众,这个世界上现代化的生活有很多种,可以选择日本只有我们九分之一耗能的方式,也可以选择美国是我们四分之一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选择俄罗斯更浪费的方式,等等。淮安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在进行新一轮大发展的时候,恰恰我们要回到原点,而不是简单地跟风,既不跟发达地区的风,也不要跟沿海地区的风,或者外国的某些风,我们就是回到原点,树立我们自己的方式,这才能让人们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此外,还要从教育、舆论宣传等方面多做一些绿色的导向,让人们不断追求生活的本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