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区,调研“周末车载蔬菜市场”的经营情况。陈德铭表示,商务部计划在全国推广周末车载蔬菜市场模式,并希望工商、城管等部门能够支持配合,让“周末卖菜车”能够有正规的场所。
眼下正置秋冬之际,各地的菜价再次出现上涨之势。不过海淀北航社区的居民是幸福的,“周末车载菜市”为他们提供既廉价又新鲜的蔬菜——青椒1块8、紫甘蓝8毛、西红柿1块8、豆角2块5、圆茄子1块、西兰花4块,若买上一个星期的菜,那可真省不少钱。
我们常说要减少蔬菜流通环节的费用,“周末车载菜市”无疑是个典范。车载菜市的蔬菜由京郊生产基地直供,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的成本,社区又免去了菜商的租金、管理费等,最终,市民自然能得到实惠。不过,唯一的不足,这样的“车载菜市”太少了,全北京才四个,也难怪买菜的队伍总排得老长。
商务部力推“周末车载菜市”,这是个好消息。在北京,“买菜难、买菜贵”在很多社区存在,这些社区的居民都在盼着“车载菜市”的进驻,有关部门应正视这样的民意。并且,不妨思路开阔些,一来,“车载菜市”未必只能周末才有,平时为何不能安排?只要管理得当,露天菜市未必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二来,近郊蔬菜直供社区固然好,但面对北京庞大的人口规模,仅仅依靠近郊蔬菜推动“车载菜市”,恐怕很难将规模做大,让更多市民受惠。因此,让蔬菜批发市场的外地蔬菜通过车载菜市低价直供社区,同样是不错的方案。
更要看到的是,“车载菜市”虽好,却非万能,解决“买菜难、买菜贵”,其实还有着许多工作有待政府去做。
例如,北京这些年来老城区菜场大量被拆,新城区菜场建设滞后,菜场作为一项基本生活设施,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现在谈发展“车载菜市”,可“车载菜市”再怎么发展,由于天气、场地等限制,它只能是社区菜市场的补充,而非替代。菜场作为城市基本生活设施,还需大力发展,弥补过去的欠账。
再如,北京现在有许多室内早市,早市本意在便民,但由于仅仅局限早晨到中午的时间,给市民尤其是许多上班族带来不便,并且早市占用的房屋,一半时间都闲置,这也是很大的浪费。那么,有关部门是不是考虑一下,把更多早市转化为全天候的社区菜市场。
总之,菜市场,无论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都应大力发展,而且这样的发展不能只是个泛泛的口号,而应写入宜居的指标。北京市提出未来四环内市民步行500米就将有一座地铁站,地铁建设如此重视,事关市民菜篮子的菜市建设是否也能如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