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让“最美”的人不再独行
时间:2011-08-23 09:57: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詹勇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怦然心动,总有一种情感“秒杀”无坚不摧。在苏州木渎镇,一位少女在暴雨中为残疾乞丐撑起一把雨伞;在赣州南门文化广场,一位交警俯身背起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在安徽亳州一间简陋的屋子里,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艰难地给瘫痪在床的儿子喂粥……当这些令人动容的瞬间被定格,在微博和论坛上被数以十万次的转发的时候,一种温暖的力量,正推动着我们迎来洒满阳光的秋天。

  这些瞬间也恰如一部正在书写的爱心之书的封面。近期,一大批平凡的“温暖人物”,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爱心谱系”。“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高空下坠的女童导致手臂骨折,“最美奶奶”柴小女奋力救起落水孩子不幸牺牲,“送水哥”3年坚持给农民工免费送水,“板凳妈妈”许月华37年带大138个孤儿……

  尤其让人感叹的是,这些温暖你我的“小人物”们,大多在网上率先走红,受到无数网友的追捧、赞美。“请坐,大叔!”广州地铁车厢内,一位农民工因怕弄脏座位而蹲在一旁的图片,引起人们热议。众多网友对普通劳动者的善意和力挺,更让人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价值观的回归。这足以让我们略感欣慰:谁说真善美在今天是稀缺品?谁说真善美在今天没有“市场”?

  “草根爱心”静水深流,滋润大地,必能释放巨大能量。但不容否认,我们的社会今天还在遭遇“道德沙尘暴”。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道德的挺立与生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社会生态。在社会道德领域,我们并不缺少各种“最美”,但也不得不面对那些“最窘”——在一些地方,施以援手、见义勇为者不再被感激和颂扬,反而被讹、被告、被索赔,彷徨于无地。“彭宇案”、“李凯强案”曾让不少人“很受伤”,也让人困惑:法律能否也给善良一个公平的交代?当我们为那些“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的平凡好人而喝彩的时候,也许更应思考:我们的社会——从围观者到媒体,从有关部门到法律制度,能不能及时挺身而出,给在打压中下坠的道德力量一个向上的托举?

  普通人的道德勇气不仅来自于个体的自觉,更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激励。就像自然生态被破坏,最终会惩罚人类自身一样,“道德生态”一旦被破坏,同样贻害无穷。如果好人流汗流血又流泪,病态的价值观就会由此“立论”,人心的“冷漠症”就会传染开来。最典型的事例是:在几起救人者被告的无奈之后,近年来,多次发生了老人跌倒无人帮助最终死亡的悲剧。

  培根说过: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今天的道德勇气和道德践行,更呼唤道德生态的涵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重新确立价值坐标,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度推进“精神的成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