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盛大林:公开“三公”经费“不是法律上的要求”?
时间:2011-08-08 10:44:55  来源:凤凰网  作者:盛大林 

    截至8月6日,97个中央部门中的94个已经公开了“三公”经费的2010年决算和2011年预算。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说:“这次‘三公经费’的公开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的,要求所属部门公开‘三公经费’,这是国务院一次自觉行动和自我监督,并不是出于法律上的要求。”王磊说,目前涉及“三公经费”公开的法律依据,是国务院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条例第10条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公开“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但也没有具体规定到“三公经费”的层面。(据8月7日《都市快报》)

    国务院要求所有中央部门在6月底之前公布“三公”经费的预算和决算,但最后期限超过1个多月了,直到现在还有3个部门没有公布。即使是已经公布的,也大都非常粗略,让公众雾里看花。对此,公众的意见很大。但北大的王磊教授却说“三公”经费的公开“并不是法律上的要求”,仿佛公开不到位主要是制度的原因。真的是这样吗?

    作为法学教授,王磊肯定知道,“法律”这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法律”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比如《刑法》《预算法》等;广义的“法律”则泛指法的整体,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国务院以及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规、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比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最高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等。所有法律文件规定的义务,都算是法定的义务;依据法律性文件行使权力,也都是依法行事。实际上,王教授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三公”公开的“法律依据”中的“法律”就是广义的——奇怪的是,王教授一面说《条例》是“三公”公开的“法律依据”,一面又说“不是法律上的要求”,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最可笑的还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财政预决算公开“没有具体规定到‘三公经费’的层面”之说。《条例》把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列入重点公开的范围,显然是指包括“三公”经费在内所有财政预算和决算报告都应当公开,根本不需要再细化。这就好比法律规定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没有必要再具体规定公务员、教师或其他群体都必须纳税一样——难道教授能以“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到教师的层面”为由而拒绝纳税吗?

    自2008年5月1日起,《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施行3年多了,但包括重点公开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在内的很多条文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国务院要求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一方面是因为公众非常关注,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想把它作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的一个突破口。作为一种策略,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也应该认识到,国务院的这种要求,是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打了折扣的,因为这个要求实际上默认了“三公”之外的财政预算和决算可以不公开,而这并不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

    当然,就法律效力来说,国务院制定的《条例》比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要低一些。为了更有力地推动透明政府的建设,我也主张全国人大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或在《预算法》中明确规定财政预算决算必须公开。不过,国务院制定的《条例》在法律体系中的位阶也是比较高的,也应该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因此,“三公”经费公开的情况不理想,主要不是制度的原因,关键还是执行的不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