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能干——
想方设法吸引更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特别是新一代青年人才。”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镇农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能干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才是关键。
在农村工作40多年,王能干对大冶市保安镇农科村427户、2020人、9个村民小组的情况了如指掌。乡村振兴落实到哪些地方?王能干介绍,以厕所革命为例,“农村以前都是露天的旱厕,每逢下雨脏水四溢,对环境污染大也损害村民健康。”经过近年的厕所革命,他所在的农科村已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现象,村厕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6个村小组厕所污水直排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123户设置了三格化粪池。
村厕所改造的同时,生活污水也能再利用。王能干表示,农科村已经建立健全了“收集—处理—利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体系。全村村民家中的粪水及生活污水都通过管道集中进入集水池、调节池,再经过生物转盘沉淀粪便等杂质,最后从排放口流出无色无臭的达标净水,可直接排入沟渠,用于农田灌溉等。
“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日益提高,但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特别是新一代青年人才。”王能干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应该是吸纳人才的集结地,但老龄化严重,留不住青年人,是农村普遍面临的问题。
王能干建议,为了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需要,激发村级组织的活力,建议建立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让工作成效与工资考核挂钩,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吸引更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特派记者 江楚雅 北京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程梦醒——
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 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作为一名返乡创业者,全国人大代表程梦醒有一个小梦想,期待有朝一日设立一个返乡创业基金,用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
程梦醒是一位典型的返乡创业者,2014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到老家湖北省应城市三合镇三结村,传承豆皮(也称豆丝)制作手艺进行创业。一年之后,程梦醒的工厂正式投产,其创新研发的五谷杂粮养生豆皮供不应求。
“这两年,豆丝产品生产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晚上也会赶订单。”程梦醒介绍,她之所以能将豆丝做好,是因为她给自己定了两个标准,一个是质量,一个是诚信,产品坚持这两个标准,口碑也就越来越好了。
她计划今年进一步扩大产能和市场,针对不同人群开发不同的产品,丰富豆丝产品品类,并通过电商渠道来扩大销售。但由于农村年轻劳动力的不足,程梦醒对自己的产业计划还略有犹豫。在程梦醒看来,农村年轻人最初是为了家庭外出打工,当孩子逐渐长大,外出务工者多数还是希望回到家乡陪孩子、陪老人。
如何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 程梦醒说: “首先需要媒体正能量的宣传,以及社会的包容。”在创业初始阶段,不少人对她并不看好,身边不乏一些不同的声音。当她事业逐渐步入正轨,部分人的观念发生转变,平常会主动过来帮忙,因为他们认识到农村一样有机会。她表示,“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政府可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返乡创业者倾斜。”政府可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如开展电商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可对创业项目进行跟踪辅导,如项目风险提示等。搭建起政府、高校、企业与创业者之间合作交流的平台。
程梦醒梦想着有一天能设立一个创业基金,用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她说,目前自己还没有能力,但自身的创业经验可以和他人分享。欢迎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特派记者 张衡 北京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江利平——
健全完善四位一体健康扶贫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江利平认为,对于健康扶贫政策不明晰、健康扶贫任务重,县级财政压力大、医疗机构资金周转困难、垫资压力大等问题,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健康扶贫工作是有效的解决方式。
江利平介绍,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扎实推进,绝大部分身体健康、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逐步脱离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和重病患者成为贫困人口的主要人群。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有的省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存量贫困户的48.55%。
此外,定点医疗机构对住院的农村贫困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各地定点医疗机构需要垫付大量资金,结算耗时较长,在资金上有一定的压力。
对此,江利平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健康扶贫的相关政策,对“保基本、兜底线”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四位一体的健康扶贫机制;大力加强基层医疗提升工程,夯实健康扶贫基础。比如,开展村医培养工程、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能力、大力完善“向基层倾斜”的人才政策机制;进一步强化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包括更加注重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疾病防治、更加注重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加注重贫困地区健康信息化建设。(特派记者 江楚雅 北京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宋庆礼——
农村创业者要学会“学习”和“坚持”
“农村创业大有可为,只要人勤快,不怕吃苦,一定可以奔小康。”在全国人大代表宋庆礼看来,农村创业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学习”和“坚持”这两个词,对农村创业者而言尤为重要。
2008年宋庆礼退伍回到了家乡恩施鹤峰县五里乡南村。他看中家乡独特的山林资源和独有的“六趾鸡”,包下了两个山头,建立家庭农场,开始尝试放养。他的养鸡规模从最初的200多只,增长到4万多只。
尽管宋庆礼已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鸡司令”,回顾创业过往,农村融资难问题也是他曾经面对过的问题。宋庆礼说,他为农村融资做了一个等式,即诚信加可行项目等于易融资。在可行项目上,他创业之初找银行贷款,当对方知晓他是从事鸡鸭养殖时,表现得很为难。如今,项目做起来了,大家都觉得这个项目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评判标准,应针对农业项目的特性,不断向基层下沉,让资金用到实处。”
“当创业者组建起家庭农场或专业合作社,相关对口职能部门应能积极主动服务。” 宋庆礼说,如从事畜牧养殖的,当地畜牧局应多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或上门指导,给予实际可操作性的建议,让创业者少走弯路。
在宋庆礼看来,创业者自身应贯彻两个关键词:“学习”“坚持”。宋庆礼说,农村创业者要不断“学习”,不能与时代脱轨,要具有电商、财会、融资等方面专业知识,也要学习国家政策和法律。
“农村创业项目有其地域性和特色性,创业者如果对一个项目不能坚持,是很难做起来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宋庆礼说道。
宋庆礼回顾了自己创业过往,他认为,如今农村创业大有可为,只要人勤快,不怕吃苦,一定可以有所作为。(特派记者 张衡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