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王凯:一拆了之就是撕毁城市成长的照片
时间:2018-11-15 11:01:50  来源:城市化杂志 

f615724671eedb88877cf45854234217.jpg

  王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顾问

  “一个城市应该能够让人们看到它成长的过程,就像我们每个人一生会拍很多照片记录成长的过程一样,每一段都有它的价值。如果把历史上形成的、现在觉得过时的建筑都拆掉,就好比是把小时候的照片都撕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顾问王凯接受《城市化》杂志专访时如是说。在他眼里,城市里的建筑,特别是既有建筑,或者说代表不同时代印记的建筑,是城市的历史印迹和文化价值之所在。拆掉还是再利用?到了该厘清认识的时候了!

  重新界定“老建筑”

  我们的访谈从深圳体育馆拆迁风波说起,前段时间深圳要拆掉80年代建成的体育馆,引起激烈争论。这让王凯想起很多年前他曾经看过的一本很有名的书,书中提到“城市是拼贴的”这一理念让他记忆犹新。他的理解是:不同时期的建筑反映了城市成长和历史积淀的过程。

  王凯说,深圳从小渔村开始建设特区,1980年代建设了深圳体育馆、深圳图书馆等一批当时的标志性建筑,这就是深圳“小时候”的照片,也是有价值的,再过40年或者100年,它们就是深圳的历史记忆。

d21a4b464939e4fef7d93441b4fd73cc.jpg

深圳体育馆

  在王凯看来,善待老建筑应推而广之,或者说对于“老建筑”的概念应重新界定,“以往我们谈历史建筑的保护,主要针对明清乃至更早以前的老房子,现在看来,老建筑还应包括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八十年代的一些建筑。”如北京的798,是五十年代东德专家援建的纺织厂,是老建筑,现在保留下来了,成为文化创意地区,非常有活力。前段时间揶威国王访华,专程前往798,一些艺术作品在那个环境里,别有文味,与在传统美术馆、博物馆的展出,效果不同。

  多年来,我们对于老建筑,习惯于一拆了之。北京拆掉了很多胡同四合院、很多五六十年的工业建筑。而现在,对于古都的建设,人们终于有了新的认识。

325b8702fe4473c84d58e9570f47eb9c.jpg

新华印刷厂改造变成文创园区

  王凯举例说:“我们单位附近有两座老印刷厂,随着产业升级更新,印刷厂已经搬走了,原址现在被改造成文化创意园区,老院子留下来了,房子保持着旧时的外观,屋内是现代化的展示中心和文化创意型企业孵化器。如果当初拆光变成两幢高楼大厦,那感觉会完全不一样。”

  王凯说欧洲有很多经典案例,如佛罗伦萨、罗马等,从其街景来看,从外观上看和一百年前几乎没什么变化,很好地保留了历史的印迹,但是里面经过改造后,水、电、气等都是现代化的设施。巴黎有一些数百年历史的地下室、仓库、马厩、牛棚,被改造成咖啡馆、网吧、餐厅等,感觉很好,形成了一种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

  这些案例反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历史建筑的利用和保护,对于城市来讲,是有长久价值的;二是老建筑,是可以再利用、重新焕发青春的。“从这个角度讲,既有建筑的利用和保护,其实对于中国城市的建筑风貌、历史文化的传承,是刻不容缓的。因为我们已经拆得太多了。“王凯指出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是有针对性的。

  老建筑保护“三步曲”

  王凯说:中国城镇化正从上半场走向下半场。上半场主要是人口增长、用地扩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到了下半场,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下降,城镇化要从外延式走向内涵式发展。北京的发展也是这样,更多的转向了内部功能性的调整。城市建设的风向变了,发展的动力和模式转了。

  “一座城市,需要古今文化交融、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从这个角度来讲,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王凯提出了老建筑保护的“三部曲”思路,即:首先是列出来,其次是保起来,最后是用起来。

  他建议各地要尽快出台具体实施的细则。对于历史的建筑,要有一个评估标准,每一个城市都要建一个名录,规划部门、开发部门要对外公示。以深圳为例,八十年代的一些代表性建筑,与北京的故宫等历史文化遗产没法比,但它代表着那个时代,也是要保护的。北京还有一些单位的办公大楼,是五六十年代的经典建筑,听说也列入保护建筑了,对于这一类的建筑要有一个名录。

  第二,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里面,对一些有历史印记的建筑要明确纳入保护的范围。

  第三,就是要用起来。“老建筑不能都变成博物馆,越不用坏得越快。比如北京首钢搬迁后,工业遗址如果不去用它就会杂草丛生,现在改造成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办公室,相得益彰,非常有特色。”

  如何让老建筑重新焕发活力和生机?王凯认为需要建筑师,需要新技术、新理念,“注入一些现代的活力功能,才能让它经久不衰。”

  他强调指出,保护老建筑,不是说不能加入新的东西。“新东西应该在不破坏老建筑的前提之下,以一种镶嵌、植入的方式,不断地更新。”

  “老建筑的改造,现在已有成熟的技术,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也很多。”王凯说,欧洲有些老建筑,外立面会完整地保留下来,从街景看仍然维持十八、十九世纪的风貌,但室内的水、暖、气等完全是现代化的设施。在国内,上海同济大学最近通过国际合作,对1950年代的文远楼进行了保护性改造,建筑的样子不变,保持50年前的包豪斯风格,但秉承“节能、环保而舒适”的改造理念,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使用低碳、绿色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比如采用铝合金断热型材加中空玻璃替换原有能耗过大的钢窗,改造很成功。

  跨地域跨气候搬迁改造不可取

0c410a435ca759f1fa10bce9fa575618.jpg

  保护老建筑、让老建筑活起来,王凯总结目前主要有四种主要方式:

  一种是“修旧如旧”,维持它原来的功能继续使用。常用于寺庙、文物类建筑。

  二是形象是旧的、内容是新的,比如把一些工业建筑变成博物馆、文化创意园区等。

  第三种改造的力度更大一些,特别是对一个街区或者片区的改造。比如江西景德镇有一个“陶溪川”项目,就是把原来“宇宙瓷厂”的旧厂房和瓷窑,变成博物馆、展览中心、文化创意园区,园区中的酒店是新建的,但跟原来厂区里的红砖建筑风格接近。一些老的建筑能用就用,实在不能用的就拆掉。因为它不是一栋建筑是一个片区。类似好的案例还有很多,而且越来越多。

2bff32b5e7ef319dcfb669d82b221f9f.jpg

  第四种是,异地搬迁、异地改造。由于一些地方经济原因,一些很好的建筑,到不了文物的级别,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护,只能看着它塌掉。还有一些村落,农民出去打工,房子年久失修,或者是由于审美水平的局限,给老房子装上铝合金门窗、盖上时下流行的红瓦顶……这种前提下,有时候搬迁式改造,也许势在必行。

  但是王凯不建议跨地域、跨气候区的搬迁。“一些徽派老建筑,可以考虑结合街区和公园的改造,把它变成一个小茶室、小博物馆,这也是一种思路。”

  他直言:建筑就像植物一样,要和当地的环境融为一体,才有它的价值。就像徽派民居、粉墙黛瓦、马头墙,一定要在安徽的山水环境里融为一体;兰溪村落只有在浙南温州地区的山水里面才有它的价值,如果把它们搬到北京就不伦不类了,正如“橘生淮北而为枳”。

  城市更新,不能老想着一步到位

  作为一个身处北京的建筑规划的学者,王凯对目前北京的老城保护和开发感触良多:“前些年北京拆的太多了,几乎所剩无几,这是历史的遗憾。最近几年北京的老城保护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

  自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来,住建部一直在推“双修”,就是生态的修复、城市的修补。住建部曾在海南三亚开过一次现场会,三亚前些年在飞速发展进程中,出现过大量的违章建筑,街景混乱、广告混乱、灯光混乱。现在做了很多整理工作,比如原来的解放路非常凌乱,通过清理、规范之后,成为老百姓特别喜欢的步行街,年轻人常去那里拍婚纱照;原来被大量开发、搞建材挖开的荒山秃岭,现在重新覆土植被;原来被破坏的海岸线,也正在逐步修复。这其实就是城市更新的内容。北京现在也在做这些事情,包括东城、西城等历史街区一些整治改造,都属于城市更新。

  王凯说,对于北京的东城、西城等老城区,首先是“应保尽保”;第二点就是渐进式的更新,不要着急,不要说今年一定要完成三条街五条街,明年一定要怎么样。

  以往对于老城区的改造要么一拆了之,要么花巨资进行颠覆性改造,这些看似简单的做法在王凯看来都不可取。他强调:任何历史上有价值的东西,都有它的原真性。好的做法应该是渐进式的更新改造,或者叫针灸式、滋补式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出在急躁、简单化,就是简单粗暴,非常有效,一夜之间全部拆光。如果我们简单地把房子拆光了,把人搬走了,或者又重新盖了一组胡同四合院,其实原来的社会结构、社会网络就没有了。还有很多老的店铺、老字号,只有在那个环境里面才有它的意义和价值。”

4394b0e1bc889a258b766cf0a99fbbb5.jpg

由首钢遗址改造成的北京冬奥会组委会

  王凯还提到,老城区不能变成只有老头老太太的地方,要有新的面孔,要有新的活力,要有新鲜的血液,才会有价值。”他举例说,一些老四合院通过更新改造,把原来七八家混住的大杂院,减少居民数量,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环境能够保留历史的风貌,里面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网络也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在改造中通过增加抽水马桶、暖气等方式改善居住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比如东城区一些老建筑的改造,引进了青年创意人才,赋予了老城区新的生命力。

  在高房价的今天,北京四合院这种“老值钱”的建筑改造是很困难的,包括上海一些老弄堂,改不动应该怎么办?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王凯反复强调:城市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四合院的腾退,可以慢慢来。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循序渐进的,不是打仗式的或运动式的。千万不要简简单单两三年彻底解决,要坚持不懈一点一点地改造升级,保持老城的完整风貌。第二,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居住、交通、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等众多问题,还有幼儿园、养老服务设施、更多的医疗网点等等。第三,这一定是民生工程,要解决原住民的实际生活问题。第四,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弘扬的过程。“就像家里的古董花瓶,需要拿出来清洗后放在案子上,大家才知道它的价值,藏起来可能当垃圾就扔掉了。很多历史性的错误一旦犯了是不好弥补的,所以,要以保护为主,历史的东西一定要珍惜!”

  他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北京城市更新时说的是老城,而过去我们都是叫旧城。王凯说:“老城和旧城,一字之差,意义大不相同。老物件、老家具,那是有价值的。善待历史建筑,其实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历史。”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