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复兴世界的大武汉
时间:2018-09-18 21:56:54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李津逵 

28ff24ae422a91ab66af819a5dab99b0.jpg

  李津逵: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25家高端智库之一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资深研究员;

  中国市长协会顾问、北京大学景观学院客座教授。

  一般国家的中心城市,承担着区域功能,但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国家的中心城市,一定是在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承担世界领头羊的功能。

  先让我们看一下:在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它的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它的剑桥是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它的格拉斯哥是世界造船中心、蒸汽机车制造中心,它的曼彻斯特是世界纺织业中心,它的利物浦是世界航运中心。

  1929年之后,世界舞台的聚光点穿过大西洋来到了美洲。纽约变成了世界金融中心,休斯顿变成了世界石油中心,芝加哥变成了世界制造业中心,底特律变成了世界汽车制造中心,匹斯堡变成了世界钢铁工业中心。当然,今天这个聚光灯掠过了北美大陆,从美国东部来到了美国西部。今天的西雅图是全球航空制造业中心,今天的旧金山和硅谷是全世界IT互联网中心,而今天的洛杉矶,它是全球的电影、娱乐、文化中心。

  而眼下,这个舞台的聚光灯已经越过了北美,跨越了太平洋的上空。我们看到21世纪以来,平均每一年日本都要获得一项诺贝尔奖。而全球TOP100创新企业中有三四十家是日韩的企业,更多家是美国的企业。中国已经有一家企业在去年入围,就是深圳的华为。

  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运走向世界中心的时候,我们的国家级中心城市一定会在某一个、某几个方面引领着世界产业的潮流。那么这样一个规律最好的体现是哪里?就是我们的武汉。

  武汉的起伏兴衰决定于和世界中心的距离

  武汉的起伏兴衰决定于什么?决定于和世界中心的距离。换句话说,是和人类文明创新中心的距离。这个距离越近,武汉就越发达,这个距离越远,武汉就会遭受痛苦。这个距离越近,武汉的房价就会越高。

  坦率地跟大家讲,看一个城市的房价看什么?像深圳这样的城市,没有北京的文化历史、没有北京的高等教育、没有北京的科研院所、没有北京占全国三分之一的名医,可为什么他们的房价可以直逼北京?就是因为那座城市距离人类文明创新中心越来越近。

  再让我们来看一下武汉,曾经的武汉离世界多么近,1861年汉口开埠,五国租界设在汉口,把人类的先进文明带到了我们的武汉。这是挑战啊,那么我们的武汉做出了怎样的应战呢?在大江对岸的武昌,湖广总督府的眼皮子底下就可以出现四个国家的传教士船,就可以出现新型的报纸、新型的传媒、新型的大学、新型的医院,我们中华民族就在挑战面前勇敢地应战。张之洞督鄂18年,18年间,他办了多少的企业?这位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等全方位将武汉最大限度推向了世界的中心。另一个中国的伟人,他走遍了北美,熟悉英国。他说,武汉这个城市未来会鼎足而立为世界三大名城之一。哪三大名城呢?他说,纽约,伦敦,武汉!说这句话的是谁,就是孙中山。孙中山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武汉有地利。他说,长江中游的武汉相当于沿海海岸线的延伸,而九省通衢的位置就是中国的中心。

66aeb7518faec96dbc1f4b2901960573.jpg

  当然,我们看到了,武汉有离世界最近的时候,也有离世界很远很远的时候。在那样的时候,我们的中国,已经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好在,在整整四十年前改革开放时刻来临,让我们武汉又一次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武汉对外开放就大步向前了。我们的武汉最先引进了洋厂长,最先引进了洋顾问。

  大家看到的这位,他的名字是戴利。他曾经当了二十年芝加哥市的市长,现在他来到了东方芝加哥,做了我们武汉的顾问。两年以前,我和他一起开会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起聊起了武汉——这座我们共同喜爱的城市。我说:你觉得武汉还有什么问题吗?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他说:武汉和很多中国城市一样,还不具备与世界对话的能力。
大家还记得,刚才汉阳铁厂前面顶戴花翎的那张照片吗?那张照片我不是在国内看到的,最早看到那张照片,是在哈佛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院的院长彼得·罗问我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没有人知道。彼得·罗说:他的名字叫张之洞。

  武汉的运程到了

  朋友们,美国人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的武汉。我们知道,外国人、世界非常了解我们的武汉,而我们的武汉,对世界的了解才刚刚打开大门。武汉有一个世界名城、中华名城之命,但是四十年来,难道它的发展尽如人意吗?到底是因为什么问题,它的运程好像还没有到来。但今天不同了,最近这几年,武汉人民已经忍受了大开发的种种不便,我们的武汉现在畅通了,我们的武汉现在长高了,我们武汉的光谷要承担中国芯的研制了。我们的武汉在方方面面都开始迎来它的新运程了。大家看到了吗?这幅图它所说的是常住人口的走势。我跟大家说,这仅仅是刚刚开始,按照芝加哥人口占美国人口的比例,那东方芝加哥的武汉应该有多少人口呢?应该是三千万。

  那么这样一个在全国的排名,仅仅是代表了昨天,它不能代表今天,更不能代表明天。武汉的运程到了,我们的国家已经给了它新的定位和新的职能。在整个长江流域的规划中间,我们的武汉被“补”为一个国家级中心城市。在十年之前,国家级中心城市这个词刚刚提出来的时候,只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整个中国的中部是一片漆黑啊。但今天,武汉已经变成了中部崛起的龙头。我们发现,武汉的运程恰好赶上了人类文明的一个新的拐点、新的台阶,这就是工业4.0.

  工业1.0叫机械化,用了一百年的时间。英国人把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普及之后,英国相当增加了四千万红利,相当于每一个英国人旁边配了一个奴隶,在给他做工。而在电力革命时代,也就是工业2.0的时代,按照我们武汉这样的城市来说,各位,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跟了多少个奴隶?跟了三十个奴隶。他们在拼命地给你发电,这样你回家可以看电视,走路可以有路灯,然后我们掏出手机来可以对话。到工业3.0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配了无数奴隶,走到全世界的图书馆,给我们搜寻各种各样的资料。

  工业4.0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工业4.0是年轻人才知道的一个时代,我们说大数据,我们说人工智能,我们说物联网,我们说区块链,大家知道吗?现在在深圳,一个90后的区块链亿万富翁,在给几个70后的创业者投资。现在变成了这样的一个时代,谁都说不清楚明天会发生什么。以往我们预测说10年以后、20年以后才会出现的事情,可能明天就来到了眼前。

  复兴大武汉需要四方面能力

  以往我们说,未来永远是未来,而今天我们说未来已来。所以,未来的长江新城会怎么样?未来的光谷会怎么样?说得越清楚可能就越不靠谱。这样的一个时代,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要和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同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素质,什么样的能力呢?我大致理了一下,就是复兴大武汉的四个方面:复兴与世界的对话能力、复兴审美的眼光、复兴工匠精神、复兴百折不回的意志。

  第一,要复兴与世界对话的能力。武汉今天,坦白地讲,还不是一个双语城市,但是各位知道吗?我们所用的汉语,是一个十四亿人拥挤在一起的语言孤岛。假如十年以后,还是一个单语城市,它就担不起复兴大武汉,所以各位,你们的孩子,你们自己,我们大家,如果还没有养成带着耳机每天听英语习惯的话,可能在未来复兴大武汉的时代,就要把我们甩出快车道了。

a22ef7e3706c2d5e3ed90eebda7858e9.jpg

  我再给大家说第二个,就是要复兴一个审美的眼光。我曾经在昙华林见到了一些大学生,我问他们在上大学期间有多少人听过音乐会?有多少人看过画展?有多少人观赏过话剧?所有举手的都在30%左右。我说的审美,还绝不仅仅是艺术的修养,而是整个人类行为方式、道德标准、情操素养,我们的武汉需要这样的一种复兴。

  我说的第三个是要复兴工匠精神。这里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十多年前武汉市政府接到了一封来自英国的信,信中说:“我们是汉阳水塔的建筑方,这座水塔,按照我们当时的设计,70年的寿命已经到期,未来我们将不再对这座水塔的质量负责了,如果你们还要继续使用这座水塔,请你们对水塔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我们会告知贵方所有的关节点。”大约三年前,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了中国“双60强”的企业家听,这个“双60强”指的是出口设计60强和出口工程承包60强,都是响当当的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单位。我说,你们现在在全世界设计施工了好多项目,未来,你们设计的项目到期的时候,你们的后人,你们的后人的后人的后人,能够给甲方写这样一封信的,请举手?大家猜一猜,当时场上有多少人举手?大家能猜出来有多少人举手吗?你们的沉默,已经表达了你们的猜测。我们的工匠精神比起70年前英国那家机构,还远远不足。

  最后,我们面向一个未知的未来,我们一定会饱受挫折,我们在座有一位武汉大学的教授,他正在研究挫折教育。他说,要让我们的孩子能够经受起挫折,能够超越挫折,能够预测挫折。是的,未来的武汉一定会有很多很多挫折,在这样一个不确定时代里,不仅是武汉,我们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我们的孩子,都要经受挫折。但我们有没有这样百折不回的意志?我相信,各位,我从你们的目光中看到了信念。要靠坚不可摧的意志去走向这个伟大的时代,实现大武汉的伟大复兴。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李津逵)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