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人的发展是城市化的核心
时间:2011-06-07 15:15:21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李琼  
中国的城市化正进入“半城市化时期”,起码要用20年时间才能解决。这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发布会和研讨会上提出的。

城市化的研究和讨论已经有很多,“半城市化”算得上是一种新的提法,但指向的现象和问题却并不新鲜。《报告》中的所谓“半”,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大家都很熟悉,主要包括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这些基于城乡分割体制上的权利不平等问题,已经在理论和现实中被反复提及、关注和批判过,但解决起来仍然显得举步维艰。

促进人的发展的城市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或者我们应当更明确一点说,人的发展是城市化必然前提和本质要求。城市是人造的空间,是人类聚居生活的社区。城市本来就是人类基于商品和信息交换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城市化的过程天然地应当体现为人的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和状态。没有人的发展,城市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能称之为城市化。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将城镇人口的数量、城市的数量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准,都是需要改革的。

城市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什么,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城市化的水平必须体现为人的发展水平而不是城市建设的水平。这个道理看起来简单,说起来也不会有什么疑义。但是当我们将这样的原则放到当下城市化的具体情景之中的时候,便会出现另外一番景象。当城市的人口规模,城市的公共资源面临各种压力的时候,不要人的发展或者说是只要一部分人发展的城市化,只集聚各种资源但不集聚人口的城市化,只有高楼大厦但没有小饭馆、小发廊的城市化,几乎快要堂而皇之地作为一种城市化的理想目标被提出来。比如最近已经有城市提出控制所谓“低端劳动力”进入城市,通过控制特大城市的人口总量来缓解资源压力的论调也势头强劲。这些方法被看作是解决所谓“城市病”的良方,而长期以来重物轻人,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的症结却因此被掩盖。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在于我们现在的城市化的水平、方式、方向,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政府意志和政府主导。由政府主导、围绕权力结构自上而下展开的城市化,必然要向GDP最大化,而公共付出最小化的目标迈进,也容易忽略人的发展,将民意、理性、文化等因素排除在外,只为产业发展和商业开发开辟道路。

抽离人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城市化的过程与人的感受出现割裂,城市的开发和建设飞速前进,人的幸福感却没有相应提高,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城市公共生活无法自由伸展,城市文明也显得发育缓慢。

由此而言,城市化道路的调整,不是通过权力来安排人口和资源,也不是通过权力来解决某一类具体问题,而是要真正改变城市化的主导者,以回归城市化的健康理性轨道。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