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李继凯: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如何创新
时间:2018-02-12 10:49:06  来源:城市化网 

    城市化网讯  日前,城市化委员会委员、东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继凯撰文创新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文章指出,在新的发展时期,产业园区发展亟待在管理体制、市场机制、运营模式上深化改革、创新思维、扩大开放,实现“二次创业”。用他的话说,就是“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多重战略叠加发展”,“要从满足需要转向设计需求”,“要实现多层次结合发展”,“要形成多元化价值发展”。

    全文如下:

    在新发展形势下,过去那种“圈一片土地、布几个产业、发展一批企业”的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随着市场需求下降、传统产能过剩、传统产业链基本布局完成等因素影响,已再无生存空间。

    当前我国处于化解过剩产能、市场需求快速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再延续传统“满足市场供应需求、依据需求组织生产、预判需求布局产能”发展方式,既无法实现健康发展,也无法抢占市场需求预期的先机。因此,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不能仅仅满足阶段、局部的需求,而应该要从满足现阶段发展或已有的发展需求,向引导、引领需求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代表的各类产业园区一度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据统计,目前各类国家级、省级及地市级,甚至县级开发园区多达数万家。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变化、实体经济及产业发展低迷、新兴业态新经济模式蓬勃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产业园区发展普遍遇到瓶颈。大量“僵尸园区”、“空心园区”、“鬼城园区”的出现,不仅造成了“海量”的土地、投资、人才、技术、产能等要素的严重闲置、浪费,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新的发展时期,产业园区发展亟待在管理体制、市场机制、运营模式上深化改革、创新思维、扩大开放,实现“二次创业”。

    全产业链模式创新: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产业园区应以产业为支撑。成熟的产业园区不仅是一个产业要素资源聚集平台,还是一个产业发展平台和产业链要素配置的产业综合体或联合体。在新发展形势下,过去那种“圈一片土地、布几个产业、发展一批企业”的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随着市场需求下降、传统产能过剩、传统产业链基本布局完成等因素影响,已再无生存空间。在“商难招、资难引、产难布、企难育”的现实面前,不论是已经建成的产业园区,还是计划建设的产业园区,都应该重点前瞻性研究经济发展趋势、科学分析市场需求变化、理性设计产业发展方向、战略规划发展模式,而不能“脑袋一热上马、束手无策下马”。产业园区发展必须要按照“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的创新发展模式。新建产业园区更应该从前瞻趋势研究、科学战略规划、创新开发投资模式、强化产业孵化培育、加强园区运营服务,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全战略化模式创新:要多重战略叠加发展

    在产业发展跨界融合、区域发展协调协同、全球发展互联互通的新产业发展格局背景下,任何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一个区域都与全球化的市场供应融为一体,任何一个产业园区都不能再采取区域化、封闭化、孤立化的发展模式。各地产业园区发展不论在园区定位、产业选择、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首先要研究分析国家发展战略,做好自身园区在整体国家发展战略的精准定位;同时还要做好所在区域内的园区功能定位,或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身园区产业与产能发展,做好对整体市场发展需求量与需求变化的研究分析与预判,做好市场需求战略的超前规划。结合自身产业园区自身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市场发展战略进行叠加融合,从而以科学发展战略引领产业园区实现科学持续发展。

    全需求化模式创新:要从满足需要转向设计需求

    不论是产业园区发展,产业导入培育,还是产业企业发展壮大,都既是需求的满足,又是需求的引领。园区要满足产业发展平台的建设需求,企业要满足市场供应的需求,而当前我国处于化解过剩产能、市场需求快速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再延续传统“满足市场供应需求、依据需求组织生产、预判需求布局产能”发展方式,既无法实现健康发展,也无法抢占市场需求预期的先机。因此,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不能仅仅满足阶段、局部的需求,而应该要从满足现阶段发展或已有的发展需求,向引导、引领需求转变。首先,要立足产业园区产业特点与市场定位,做好战略性的前瞻预判,做好对产业和企业发展趋势的需求引导;其次,要规划好园区战略,做好区域发展需求引领。在区域对园区原有需求定位的基础上,做好对区域整体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第三,要做好高端服务,创新产业企业的发展引领。对于园区入驻企业,既不能再用随意性招商模式,也不能采取随意放养式发展,而应该从产业导入时就进行“战略性招商、产业链引企、前景化培育”,从选择入园企业的“游说式引领”,到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式引导”,再到整体产业培育的“引导化服务”,都应该体现对需求的引导引领;另外,对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设计与运营服务,也都需要做好从“低端的服务现有需求”向创新设计与引导“高端的未来需求”转变。

    全结合化模式创新:要实现多层次结合发展

    在交通设施快速改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资讯互联迅速的形势下,产业园区发展必须要实现全结合化发展:首先,要实现地面上的物理园区与云端园区建设结合;第二,要实现本地园区与远程园区建设结合。采取“异地研发、远程孵化,远程资源、本地配置,建设平台、全球要素”的创新手段,实现区内与区外的全面结合;第三,要实现重资源导入与轻资产运营的结合。产业园区建设不仅要注重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厂房建造等重资产、重资源的建设导入,更应该注重包括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战略咨询服务、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软资产、软资源运营;第四,要把促进原有产业转型升级与培育孵化新产业、新企业紧密结合起来;第五,要实现一线地区产业资源与二三线发展结合。产业资源要素具有从先发达地区向后发展地区流动、从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流动、从市场利润低地区向市场利润高地区流动的规律。因此,产业园区发展也应从一线先发达地区“圈、抢、引”多种产业资源,向二线、三线地区实行转移、流动。

    全价值化模式创新:要形成多元化价值发展

    造成产业园区大量资源闲置浪费、低效高耗的原因在于产业园区规划审批的无序,各地各级政府为追求政绩赶时髦,同时还与政府对土地审批不严、投资与园区激励政策不规范有着重要关联。近年来,一些产业园区投资、建设、运营机构追求“短期、粗放、高额”的价值回报也是重要推手。众多开发企业的价值模式仅仅是“低廉拿地增值、商业住宅获利、引资落地分成、招商政府分税、要挟政府让利”导致产业园区出现“建设不关注产业、获利不依靠产业、发展不依赖产业”的怪现象,也正是因为一些园区开发企业“拿地卖房、招商分税、赚钱走人”,造成一些产业园区出现了“半截子园区”、“空心园区”、“鬼城园区”。因此,产业园区发展必须从园区土地开发、产业导入培育、园区运营、产业企业、持续发展等方面制定全流程、体系化、标准化的多元化价值实现模式,还要制定严格园区投资与奖惩退出审批机制。

    产业园区模式曾经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支撑作用,也是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的主要平台与载体,做好全国数万家产业园区转型与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市场要素协同发展产业体系等重大战略的实现,也是实现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服务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动能培育的关键手段,必须创新发展思维、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才能破解当前发展阶段存在的困境,实现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