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从地理概念上看,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往往集中在江河湖海交汇的地理湾区,在全球化不断演进的当下,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大多集中在沿海湾区。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则称之为“湾区经济”。
名列“世界三大湾区”的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此外还有伦敦港、悉尼湾区等著名湾区。它们无不是“开放、创新、宜居、国际化”的代名词,是城市化进程的典范,也是中国几大沿海城市群发展的对标者。
东京湾区:“产业湾区”有效应对“城市病”
日本的东京湾区聚集了日本1/3人口、2/3经济总量、3/4工业产值,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消费中心。
东京湾的开发始于17世纪初的江户时代,但直到19世纪中叶之前,东京湾基本上还只是一个物流中心。良好的岸湾条件和19世纪下半期后不断的填海造陆,特别是二战以后城市化加速,环绕东京湾的海滨90%都被开发成人工海岸线,出现了很多人工岛屿。到今天,东京湾填海面积已达252.9平方公里。
东京都大湾区顺应了近40年来全球化浪潮,在东京湾的沿岸,横滨港、东京港、千叶港、川崎港、木更津港、横须贺港六个港口首尾相连,形成马蹄形港口群,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这六大港口与羽田、成田两大国际机场和东海道等新干线一起,构成了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促使东京湾地区逐步形成了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钢铁、石油化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十分发达。日本年销售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有50%设于湾区,三菱、丰田、索尼等一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均设于此地。东京湾区可称为“产业湾区”。
旧金山湾区
产业的集聚带来了人口的集聚和城市化的升级。在城市化浪潮中,东京与周边的神奈川、琦玉和千叶三县已浑然一体,构成东京大都市圈。其面积占全国总量的3.5%。区域内有东京、横浜、川崎等一批大城市和工业重镇,GDP总量约占全国1/3,2015年常住人口3800万人。日本政府国情调查数据显示:每平方公里4千人以上连片的人口密集地区,即DID(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人口比率(类似于中国的城镇化率),东京都已高达98.2%,东京大都市圈也达89%,日本全国为67.3%。人口大聚集带来的好处是促进了服务业和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形成聚集经济。其开放带来了多样性,形成了高效率的城市化模式。这里有全世界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湾区内80-90%通勤客运依赖轨道交通。
人口大聚集也带来了城市病。东京经济大学周牧之教授撰文指出:“当东京大都市圈人口达到1~2千万时,人们都曾大呼大城市病不得了。但到其人口达到3千万、甚至接近4千万时,其大城市病反而没有那么明显了。因为东京提高了高密度人口聚集下的管理、运营能力。从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到日常管理水平和能力都在不断提高。可以说,东京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圈,城市病却是最少的一个。”
纽约湾区:华尔街和基金小镇成就“金融湾区”
美国纽约湾区是又称为纽约大都市区,由纽约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的共31个县联合组成,集聚着曼哈顿、制药重镇新泽西、常青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优势资源,是美国最大商业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枢。纽约湾区自19世纪中期开始逐步发展,如今以发达的金融和制造业、便利的交通、高水平的教育和优良的环境吸引了超过4347万人口。它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其金融业、奢侈品、都市文化等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纽约曼哈顿是CBD的发源地,也是联合国总部大楼的所在地。曼哈顿南部一条长不足1英里、宽11米的街道——华尔街对于世界金融业具有魔幻般的影响力拥有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美国7家大银行中的6家,2900多家世界金融、证券、期货及保险和外贸机构均设于此。纽约的对外贸易周转额占全美的1/5,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1/3。全美最大的500家公司,1/3以上的总部设在纽约湾区。
如果曼哈顿是华丽的交响曲,那么同处纽约湾区的都格林尼治对冲基金小镇,则是田园小调。作为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它的面积很小,只有174平方公里,却集中了五百多家对冲基金,其中有些公司一家就掌管着1500亿美元规模的资金。它是全球对冲基金“大本营”,小镇除了税收及配套政策优惠外,它和纽约的距离大约相当于广州到深圳,其区位因素也是其吸引众多基金及金融服务人才集聚的独特优势。
历经国际分工的百年淘洗,纽约湾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全球瞩目的“金融湾区”。
旧金山湾区:从淘金热土到硅谷的涅槃
旧金山,顾名思义,19世纪是美国淘金热的中心地区。如今,旧金山湾区以气候适宜、环境优美、科技发达著称,拥有举世知名的硅谷和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20多所著名大学,谷歌、苹果、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和特斯拉等企业全球总部。
纵观其形成史,大体来说是非政策规划出来的。其中的核心硅谷,位于旧金山湾区东南部,是一片夹在旧金山和圣何塞两座城市间的25英里狭长区域,始于斯坦福大学为了创收在校园一隅开辟的科技园区。
国防部和宇航局成为硅谷最早的风险投资者,1950年代美国军需市场70%的半导体产品都放在硅谷生产,旧金山湾还是美国海军面朝太平洋的重要战略中心,是海军的研发基地,打下了坚实的无线电和军工技术基础。“硅谷之父”特曼教授1924年到斯坦福任教并创办电子通讯实验室,1930年代,他资助两个学生在一间车库内成立了惠普公司(HP),此后,“车库文化”影响了一代代硅谷创业者,苹果公司和Facebook等初期都成长于车库。在特曼的推动下,斯坦福大学成立了工业园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产学研高度结合的工业园区,也是日后全球效仿的焦点。
此后,硅谷从集成电路和个人电脑产业链,慢慢转移至软件和互联网。如今在各项产业都较为成熟的阶段,开始探索新兴创新产业。硅谷一路发展过来都极具行业示范效应,创造、引领科技发展新方向。
旧金山湾区把握住了第三次世界科技浪潮的趋势,形成了以硅谷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美国目前600家风险投资公司,约一半在硅谷。大学与企业互动合作、拥抱创新的工程师文化、汇集全球精英人才、鼓励创业的“车库文化”……众多因素的集聚,生成了一个能使技术创新活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造就了硅谷长盛不衰的传奇,也成就了世界第一大“科技湾区”。
东京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