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失踪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中国籍访问学者章莹颖,其命运3周多来一直牵动着其亲友和太平洋两岸众多同胞的心。当地时间6月27日,FBI和当地警方宣布找到涉案的“土星”黑色轿车,3天后美国警方宣布已拘捕并指控一名名叫布伦特·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的白人男性嫌犯涉嫌绑架,他将于当地时间7月3日上午10点出庭。据有关方面援引诉状称,6月29日FBI无意中监听到嫌犯提及自己绑架了章,并将她带回了自己公寓。
尽管案件似有望取得突破,但对关注章莹颖命运者而言,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因为美国警方已表示,章“很可能已经死亡”。针对这一结果,在网络上不免议论纷纷,有人责备美国当地警方和FBI破案效率太低,也有人埋怨当地治安环境恶劣。
公平地说,当地警方在接案后即刻展开调查,FBI也较早介入此案。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20年来,美国年暴力犯罪报案率稳定在40%-51%,财产犯罪报案率稳定在32%-40%,两类犯罪破案率则分别稳定在44%-50%和16%-20%之间。而美国“全国失踪和不明身份者系统”(NamUs Missing Persons Database)上有案可查失踪、绑架案共计26046起,其中13216起未结,占比为50.74%,许多积案数年甚至数十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与之相比,章案的破案效率不算太差。在这里需要提一句,美国的重大刑案破案率,在工业化国家中属于比较高的。
问题是不管案件是否能借此尽快告破、FBI和警方的破案效率是否令人满意,章莹颖已经失踪多日且遭受折磨(据克里斯滕森供述),一些人们不愿接受的后果可能也已无法挽回,这恐怕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治安、社会、司法体系……这些因素之于人身安全固然重要,但毕竟至多都是第二位的,性命攸关的第一人选不是任何别人,而只能是自己,特别是在异国他乡陌生环境,就必须尽快熟悉、掌握当地的“安全游戏规则”。
“安全游戏规则”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而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北美的华裔,在当地论坛里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最初化用了“游戏规则”这个词。所谓北美“安全游戏规则”,也即,初来乍到者必须清楚地知道,北美哪些社区或环境是“全天候安全”的,哪些只能在特定时间、或有人陪伴时才安全?哪些言行是“绝对禁忌”?哪些又是当地人无妨、陌生人却需小心回避的“雷区”?
据熟悉当地情况的朋友称,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治安状况以美国标准而论“尚可”,但章莹颖2017年4月才到校,不到两个月后就单独外出洽谈公寓租约,这在北美其实有些冒险。在北美买房、租房,都是一房一价,需要有房屋经纪人在场。如果租房者没有车,房屋经纪人一般也会来接。北美一些城市不像国内大城市,公交车几分钟一发。在一些小城,公交车班次稀疏,这时候,其实有理由给房屋经纪人打电话,让其来接送。这不是无理要求,也不是麻烦别人,这符合北美“安全游戏规则”。
遵守“安全游戏规则”的另一要素,是一旦发现异样,应尽早、尽可能翔实地向警方和其他强力部门提供安全可靠的案情线索。FBI专家则再三表示“线索不怕多、不怕错”。但在章案中,检索一下不难发现,至今美国“全国失踪和不明身份者系统”上,编号38594的章案线索“富集度”只有2星(5星最高),也就是说,相关信息量不够。而与此同时,国内一些网友在网上提供了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这都是违背当地“安全游戏规则”的。
全球化时代人们不可能“猫”在家里,出于工作、学习或生活需要到“外面的世界”看看、走走,甚至居住一段时间,都越来越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常规生活方式,因为某些地方曾发生过危险事件而裹足不前,显然并不足取。事实上,世间从无绝对安全或绝对危险的地方,熟知并遵守当地“安全游戏规则”,陌生环境里的“安全度”才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