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我的进城与创业之路
时间:2017-05-06 21:31:49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韩 鹏 

  编者按:

  “新生代”农民工是近年来社会讨论的焦点。他们是“90后”一代,虽生在农村,却早早步入社会,游离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他们没有种过地,对农村的感情也不像父辈那般强烈;他们成长于乡土文化被现代文明分解的时代,教育水平普遍高于父辈,更强调个人、个性的自由;他们渴望融入城市,但受制于经济收入等因素,又往往难以在城市中立足……本文的主人公韩鹏也是一名“90后”新生代农民工,但他却刷新了我们对这一人群的既有认知。从他的成长经历和“城市化”之路中,我们既能看到农家孩子在面临压力时奋发向上的拼搏,也能体会到“90后”对个人命运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韩 鹏:北京玖月发艺专业美发店美发师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1990年,我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三要镇沙河川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和大多数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一样,我并未经历过上一代人那种困顿和贫苦的生活,但我的经历又与城市中的“90后”有着质的区别。我相信许多农家孩子和我一样,都渴望走入城市、融入城市,然而,这也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更多努力。

  中考失利 就读技校

  小时候,我的体质非常差,经常生病,因此请假看病成了“家常便饭”,也正是因为这样,虽然小学时的成绩名列前茅,但进入初中后,耽误的课程实在太多,成绩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滑。虽然仍保持在中等偏上水平,中考时却发挥失常,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只考取了一所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准与重点高中有很大差距,升学率也非常低,学生们考取“好大学”的几率更十分有限。在我家乡的小县城里,人们普遍认为,考不上“好大学”,即使毕了业也不会有出路,我自己也不想在这样的学校里浪费时间和精力,不由地对就读普通高中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时,父亲的一位朋友提醒道“为何不到西安去读技校”。“读技校可以掌握一门技术,终生受用”,这是人们尤其是农村人的意识中对技校的理解和认知,就这样,在父亲朋友的介绍下,我来到位于西安市的陕西精工数码技术学校就读电子专业。技校的专业课里既包括诸如组装收音机、电子元件等的实践活动,也包括文化知识课,由于我学习的底子不错,在技校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我的成绩在全年级中一直是数一数二的。

  从流水线普工到物流业文员

  技校的学制与普通大学和大专不同,只有两年半时间,前两年在学校里学习专业知识,后半年则到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工厂中实习。其实名为“实习”,实则是打工。2008年,我被分配到东莞一家生产汽车配件的企业中工作,在生产汽车感应器的流水线上做起了一名普工。有人说,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与人追求自由、需要满足好奇心的天性相悖,庆幸的是,我对这份枯燥与孤寂并没有太深刻的体会。由于我对工作上手很快,效率非常高,企业领导看到我的成绩还算出色,就破格将我提升为仓管员。这时,距离我入厂只有两个月时间。

  我所在的企业是一家外贸型加工企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外贸环境持续萧条的情况下,企业减产、生产线开工不足,工人们没有加班的机会。要知道,在类似的加工企业中,除底薪之外,工人的绝大部分工资都是依靠加班取得的,没有加班机会,就意味着只能拿不足千元的底薪。虽然作为仓管员的我比流水线普工的情况稍好一些,但微薄的工资同样难以支撑我自己的日常开销。坚持了一年后,我离开了这家工厂,也离开了东莞。据我的工友们说,我离开后不久,这家企业就倒闭了。

  离开东莞后的2009年,我和朋友一起来到深圳,打算继续找一家工厂做工。但这时我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以前做的是仓管,虽有一年的经验,但在深圳却无法找到类似的工作。从事普工岗位,上一家企业的工作经验同样起不到多少作用,因为在流水线上工人只需负责一道工序,技术并不全面,再加之产品不同,以往的经验只能作废,根本无法朝技工的方向继续发展。无奈,我只能在深圳宝安机场附近的物流企业中找了一份操作员的工作,所谓操作员,就是搬运货物。工作一段时间后,企业负责人了解了我的经历,对我平日的工作也非常满意,就将我调到办公室做文员——在电脑上登陆货单、跟进物流动向。

  北上首都 从事美发行业

  虽然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我一直在思考:以后的路究竟该怎样走。因为在物流公司里,我的发展空间并不大,更无法达成“学一门技术”的愿望。面对这样的困惑,2010年春节,我离开了深圳来到北京。之所以会从事美发行业,是因为一位亲戚在北京开了多年的理发店,当他得知我已从深圳辞职后,就带我到他的店中帮忙。

  理发是一门“技术活”,在理发这个行业里,理发师有自己的成长规则,例如,若不是外聘的“大工”(对理发师、造型师的尊称),就只能从基础的为顾客洗头发的“小工”开始做起,并拜“大工”为师,学习理发技术。我也是从“小工”开始做起的,同时还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一家美发艺术学校学习详尽的专业知识。美发技艺讲究的是剪刀与梳子的完美配合,需要理发师有悟性,全身心投入,在老师的指点下,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半年后我终于可以独立操刀为顾客剪头发了。在美发行业里,我的学习速度确属于比较快的一类,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在技校和工厂中都曾操作过机器的缘故吧!

  在亲戚的理发店里,我工作了三年多,在这期间,我头脑中经常思考的问题除了怎样为顾客理出适合的发型外,还对如何经营管理一家店面,如何提升顾客的满意度有很多设想。但苦于没有实践机会,这些想法只能处在“假想”阶段。2014年初,我终于有机会实践这些设想,由于亲戚家中有事,无法管理店面,只好将理发店的经营、管理权交给我,并和我签订了一年期的合同。在这一年时间中,店面所有的经营、管理工作全由我负责,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得以将自己的经营设想一一实现,当然,经营的效果也很理想。这一年时间算得上是我创业的“实习”期,有了这段经历后,原本想继续打工的念头动摇了,我琢磨着,一定要自己开一家理发店。

  在美发行业里,从学徒开始做起的人,如果持续在一家理发店工作,会遇到非常实际的困难,因为熟客都知道你曾是一名学徒,十分忌讳你为他打理头发。因此,工作两三年后再跳槽,是很多人的选择,也是这个行业不成文的“铁律”。如此一来,重新找到工作后才能以“大工”的身份在新的理发店开展工作。若没有这一年的“实习”,我也会去其他理发店继续找工作、做“大工”,但积累了一些经营、管理经验和资金后,我决定创业,自己开店。

  利用互联网,我查询到西四环的一家理发店(也就是我现在经营的门店)正在出租,经过对周围客源、消费水平等方面的考察,我认为这里各方面都非常符合我的要求,于是就租了下来。

  独立创业、买房

  创业中的许多艰辛是我没有料想到的,除了每天都要考虑房租、水电费、生活费等问题外,还要在产品搭配以及如何吸引、留住客源上花费心思。时下,理发店同时经营美容项目已经成为行业惯例,但由于我的店面太小,无法拓展美容项目,于是我就与附近的一家美容院合作,我做“中介”,为美容院争取客源,收取一点介绍费或提成。同时,我们的理发店也采用了惯常的“办卡”消费,但很多消费者却对办卡存在疑虑,尤其是我的客人很多都是老人和租住在小区附近的人群,他们害怕办卡后,我会携款逃跑。为了打消顾客们的疑虑,我们为顾客办卡的金额非常小,最多也不超过一千元,有时甚至会将租约的期限明白地告诉顾客,以此来打消他们的顾虑。

  虽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创业的乐趣在于,自己在经营中有任何想法,都能通过努力一一实现,例如,怎样为顾客服务、怎样让店面发展壮大等等,甚至与客人说什么样的话,都要考虑后果。这非常耗费体力甚至脑力,但对自己的能力有极大的提升。目前,我的店面已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经营业绩虽算不上可观,但也十分顺利。为了扩大经营,我正在附近寻找门面房,打算开第二家店。

  事业稍有着落后,我开始考虑安家的问题。2015年底,我和女友在河北廊坊永清买下了一套90平米的住房,之所以将家安在那里,一是因为北京的房价确实是我所无法负担的,因此暂时并未打算在北京定居;二是永清距我现在开店的地点只有约80公里,在大都市的周边,已算是十分近便;三是永清是承接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和大红门批发市场商户转移的承载地,未来,永清的发展前景会持续向好,即使我们最后无法在那里定居,那么房屋也可以作为投资获得回报。况且,我目前并未打算离开北京,因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持,美发行业也是服务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要有人在,就会有需求。

  回首来路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从农村走出来时的两手空空,到如今在大城市里有了虽然规模很小却完全属于自己的事业,又在大城市的周边有了自己的住房,即使仍面临着房贷和店面开销的巨大压力,但我非常满足,因为年轻时不拼搏又等待何时呢?况且,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给了我们如此多的机遇。

  回顾自己从东莞到北京这一路兜兜转转的过程,我这样一个农民的孩子,一路走来,其中不乏有偶然的成分,遇到的各种机会使我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因此我确实感觉到机会的重要,例如,接手了亲戚的理发店,就让我为自己开店打了基础、做了准备,但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认识到机会并有抓住机遇的准备。当机遇没有来临时,我们要为机遇做好准备,当机遇来临时,我们要以自己做好的准备去抓住机遇。假如今天我有选择的机会,我仍会选择现在这条道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