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下午在北京发布的一则报告指出,由于北京六环内常住人口不断向外迁移,而中心城就业集聚程度越来越高,城市职住分离的强度有增无减。其中,北京中心城区的就业岗位密度最高可达8万个/平方公里。
9月28日下午,由中国城市报·中国健康城市研究院、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健康城市建设高层论坛暨健康城市蓝皮书《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6)》、《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6)》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今次发布的《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6)》指出,从北京市人口、就业的发展来看,常住人口的增量继续向城市外部扩展,而就业岗位向心聚集程度持续增强,城市职住分离强度进一步增大。
报告中提及“职住平衡”,其基本内涵为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就业人口数量与就业岗位的数量大体相当,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从而达到减少出行的距离、出行时耗与机动车的使用率,进而减少交通拥堵的目的。
北京职住分离强度增大,这体现于北京一些周边地区人口的急速增长,诸如北京回龙观和天通苑等地,近些年发展成了大家眼中的“睡城”。报告指出,两地大型居住区的建设刺激了北部居住人口的迅速增长,2014年该地区常住人口达57万人。
报告也指出,同时,城市南部是继城市北部大型人口居住区形成之后,又一个常住人口急速增长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城市西南方向的卢沟桥和新村(花乡)街道,2014年这一地区的常住人口达66.5万人。与此同时,城市三环内常住人口呈下降趋势。
三环内常住人口呈下降趋势,但三环内的就业岗位集聚程度却越来越高。
“北京市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就业岗位在中心地区高度密集,主要集中在中央商务区、金融街、中关村等区域,就业岗位密度最高达8万个/平方公里。”报告称。
根据上述情况,报告分析,就业与居住的空间格局直接决定了通勤出行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峰时段城市交通的出行效率,北京市职住的严重分离,在交通方面呈现出严重的潮汐交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