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城市“最后一公里”难题待解 无桩自行车租赁增长
时间:2016-09-29 13:21:5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Uber到Airbnb,分享经济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新风口,不断涌现新模式。可以预见的是,将来会催生更多经济新的增长点,建设“分享型城市”已经在公共交通领域初见成效。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沪、京、苏、浙、粤等地调研发现,传统的“有桩”公共自行车使用频率低、财政投入大,难以大规模推广。一些城市引入“分享经济”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广“无桩自行车”。专家认为,出行领域“从买到租”,预计未来十年将出现指数级增长。建议以公共交通为切入点,进行“分享型城市”试点。同时,建设城市分享经济,也要推动以网络实名制为核心的诚信体系建设。

  “最后一公里”难题待解

  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无法解决,一直是大城市“拥堵病”的典型症状。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上海、北京、杭州、南京、佛山、广州、武汉等在内,已有20多个省区市都在部分城市推出了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

  不过,近日记者走访多地却发现,自行车的使用“叫好不叫座”,原因主要包括:

  一是注册使用难。国内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办理使用方法,大多是凭个人证件到相关部门交押金办理公共自行车卡,实施刷卡扣费制,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收费标准。

  “从目前实行公共租赁自行车的城市来看,那些外来旅游,务工人员都面临着办卡麻烦、手续多等问题。一些城市尽管公共自行车分布在各区,由于每个区都由不一样的公司代理,所以每个区的公共自行车收费标准都不一样,使用区域也大受限制”。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说。

  二是还车找点难。传统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最大的问题在于,使用者还是要找到固定的停车点,没有完成点到点的便利度,或者说系统的便利程度依赖于城市公共自行车站的网络布局,而许多城市做得极其有限。南京市民王敏一直依赖自行车作为短途交通工具,“经常是骑车的时间只用了10分钟,但找还车点却用了20多分钟”。

  三是运营成本高。有些城市的公共自行车项目遭遇了多次起伏:例如2009年就启动服务系统,但累计投入数亿元人民币后由于管理不善,于2013年停摆,车辆损坏过多导致不少站点无车可租,直至2015年才正式重新启动。

  四是打桩、埋线设停放点,前期投入大,且长期占用了城市土地资源。政府部门采购自行车单价达到近万元。曾有地方公布过每辆公共自行车的花费:9981元每辆车的背后,包括7800套双立柱式锁车器,200套站点控制器,1套后台管理系统和6500辆98000型公共自行车等多种配套设施。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频率偏低。上海市交通委曾公布调查结果,2009年上海只有13%出行是来自于自行车,到2020年只有8%。

  “无桩自行车”租赁爆发增长

  2016年初,上海部分区县与企业一起,探索将“分享经济”的概念引入公共自行车租赁领域。通过下载APP“摩拜单车”,无需办卡、绑定身份证等复杂步骤,只需下载一个APP注册后即可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可租赁自行车,扫二维码后随到随骑,每次使用半小时收费1元钱。

  6月,上海杨浦区与摩拜单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杨浦区将成为摩拜单车全国首个政企合作方,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构建绿色出行示范城区。上海市杨浦区副区长谈兵说,杨浦区双创资源丰富,原来很多工厂、园区地理位置有限,利用共享的自行车出行代替高成本、低效率的公交出行,解决大学校区、创业园区和居民社区短途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也是目前所有公共自行车运营模式中,唯一一种“无桩”自行车,摆脱停车桩或固定停车点的束缚,真正实现了随停随走:只要到达目的地后,将自行车停放在路边的自行车停放区域(白线内)并锁上,就完成了这次“分享”过程,摩拜单车团队会负责回收和整合。截至目前,摩拜单车已经在上海投放了过万辆自行车,并持续增加车辆,以服务更多上海市民的短途出行需求。

  据介绍,这是物联网的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建设的一大实际应用。摩拜单车首席执行官王晓峰说,摩拜单车最大的科技含量在车锁里,这把锁除防盗外,最重要的是能实现定位和二维码解锁。“对我们来说,也能通过后台定位,对车辆进行管理——比如骑车人将车骑得太远或车辆太分散,我们可以把车辆运回来。”

  “有两个问题是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有的痛点,一是交通拥堵、二是空气污染。而绝大多数人对这两件事情的态度是冷漠的,最多是为自己的家多装几台净化器,对于‘绿色出行’的积极性偏低。”王晓峰说,民众更愿意依赖政府部门解决此事,并没有全员参与到环保事件中。“上海每日出行人数逾5000万人次,平均公里数是6.9公里,也就是说其中接近一半是少于5公里的,完全是自行车到达的距离。”

  据介绍,选择在上海开始探索的原因有二:一是道路“毛细血管”齐备,适合自行车出行;二是上海路边的非机动车停车“白线系统”是相对最完善的,政府通过“画白线”设定自行车停放区域,用极低的成本规范了停放的秩序。这种模式可以顺利复制的,例如在很多人口密度高且交通拥堵的一线和二线城市,无需办市民卡等,也不需要到处找桩和固定停车站,在不同目的地之间自行车往返,使用效率较高,且所需车费不高。自行车使用的频率和路线,还可以作为下一步交通规划的参考依据。

  试点“共享型城市”

  诸大建认为,与传统循环经济相比,分享经济的进程和效率明显提高。“人口量这么大,出行领域如果能从买到租,就可以降低保有量,提高服务量,最终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预计在这一领域未来十年将出现指数级增长。”

  专家介绍,截至2015年全球已有近100个城市加入到城市共享计划,提供多种分享网络,将交通、住房、个人资产以及技能等资源在网络中实现分享,借以重塑城市空间、创造就业机会、增加交通效率。

  其一,政府部门可以把公共交通领域作为切入点,进行共享型城市试点。诸大建建议,例如,以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提前介入到这一经济领域,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参与到行业政策的制定中。“这是城市公共服务的一种补充,政府部门应该做好支持、监管和引导。监管部门应保持中性,不应对新模式带有偏见。譬如说帮助其建立信用体系,避免消费者骑了单车放在了非公共区域,做好安全保障。”

  据介绍,由于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备,有些使用者会违规将无桩智能公共自行车带到小区、自家车库等非公共区域,导致下一个人无法使用,甚至导致车辆丢失率过高,增加了车辆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

  其二,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公共设施、行业布局和规章保障分享经济的运行。王晓峰坦言,目前道路旁边的白线区域还不够多,不足以满足众多数目的自行车;如果公司投放的车辆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对公共停车位的占用问题,也会引发担忧。而且由于租车的费用非常低,每半小时只要1元钱,也不知道自己公司的定位到底算不算是社会力量介入公共交通领域,说属于企业还是NGO,因此很难说怎么开发票。

  目前,这一模式仍处于投入期。王晓峰说,对于摩拜单车而言,一辆车和智能锁的成本是几千元,目前公司仍处于“烧钱期”。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