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梅州:2020年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45%
时间:2016-08-29 16:17:58  来源:南方日报 

  梅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贯彻广东省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的意见,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推动梅州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水平。

  会上,市委书记谭君铁表示,梅州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集聚度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因此要着力发展主导产业、加强专业镇建设,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群体,依托对口帮扶的省直单位、广州市直单位,把专业镇、特色村的产业扶贫作为重点,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补齐县域贫困地区产业短板。

  城乡差距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梅州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成了此次改革的重点。按照规划,各个县区将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力争2020年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

  破难题 各县建2个以上中心镇

  李志明是兴宁宁新安置区第一批交房入住的村民,今年7月份刚刚搬进新房。面对18层的电梯房、绿化设施完善的小区、敞亮的100多平方米的三房两厅,他刚开始还有些不太习惯,“这里还有物业管理,有专人负责小区的安保工作,我也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了。”

  东风新区建成、城西片改造、南部新城开发,城市迅速扩张,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兴宁市翻天覆地的改变,是梅州县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缩影。然而,受城市发展速度、居民思想观念等影响,梅州城镇化率不足50%,新型城镇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根据《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的意见(讨论稿)》,到2018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水平达到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到2020年,县域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未来几年,梅州也将逐渐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体系。

  按照规划,各个县(市)都重点建好2个以上中心镇,用地指标适当倾斜中心镇建设,逐步把中心镇建设成卫星城镇。此外,梅州计划将兴宁、丰顺、五华建成3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平远、蕉岭、大埔也将建成10万至30万人口的特色县城。到2020年,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

  嘉应学院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闫恩虎认为,“从梅州市县域经济面对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而言,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吸引产业转移,吸引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最终形成一批大的产业集群和城镇群。”

  强基础 2018年实现100%行政村通客车

  “山高地远人难来。”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梅州,被称为不靠大江、不靠大海、不靠中心城市的“三不靠”地区。打破发展桎梏,需要县域发展的硬环境做支撑,基础设施的完善成为关键一步。

  目前,双龙高铁、鹰梅铁路项目正有序推进,梅汕高铁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梅州的区位条件;兴华高速(含畲江支线)、梅平高速、大潮高速(含大漳支线)、东环高速、大丰华高速丰华段、兴汕高速五华至陆河段等一批高速公路也在加快建设。

  出省交通体系的建成能够拉近与外界的距离,而县内交通的便利则有利于内部的“血液循环”。未来,梅州将对加强贫困村中200人以上自然村道路路面硬底化建设,优先对农村公路中较窄路面的道路实施拓宽改造工程,完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计划到2018年实现100%行政村通客车。

  此外,加强县城管理和服务、制定完善县域人口发展规划、推进城乡安居工程等也是改善县域发展硬环境的重要内容。

  为了完善综合配套功能,梅州将推进县城地下管廊、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和“海绵社区”;推动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实现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此外,在未来几年,梅州将全面放开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优化户口迁移等政务服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人口就地就近实现市民化;同时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

  在城乡安居工程方面,除了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外,还要继续完善“两不具备”贫困村搬迁集中安置新村的基础设施,加快棚户区改造。根据规划,至2017年,梅州将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最急需改造任务;至2018年,将完成棚户区改造34663套(户)。

  增活力 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将增10%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而新型城镇化又不仅仅局限于城镇面积的扩张和城镇人口比例的增加,而应该突出“新型”,谋求创新。

  作为农业人口超过70%的山区大市,梅州6个县(市)的面积和人口均占全市八成以上,金柚、慈橙、茶叶、高山油茶……梅州的特色农业不少,但是传统农业效益低,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抛荒的问题成了农业发展的桎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刻不容缓。

  推进农业现代化,就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梅州市将着力建设一批粮食生产功能区,打造一批金柚、慈橙、茶叶、高山油茶、客都稻米、蔬菜等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产业带。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同时促进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梅州未来也将逐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统筹整合支农项目资金,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农村服务业等,带动农民就业致富;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增加农民经营收入,以此来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农民看到了机遇,自然也会重新回到农村,致力于农业发展。

  按照规划,到2020年,梅州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比2010年在实现“翻一番”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梅州也将支持本地名优产品、特色产品、优势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推动创新资源与创新群体有效对接,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模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