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暴雨无常,防灾不该重复“昨天的故事”
时间:2016-07-04 16:07:19  来源:光明网  作者:朱昌俊 

    我国南方2日再遭大面积暴雨袭击,导致部分列车停运。湖北省受灾严重,5年来首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武汉约1.9万用户停电。截至7月2日24时统计,6月30日以来强降雨已造成湖北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67个县(市、区)736.21万人受灾,死亡27人失踪12人。湖南暴雨也已致30多万人受灾,洞庭湖部分监测点现超警戒水位。(7月3日新华网)

  从气象预测的角度看,这轮大面积的暴雨来得并不突兀。比如今年早些时候,就有水利部专家预测:今年可能发生和1998年相似的雨水情。但从现实看,这些预测,似乎并未给防灾带来明显的积极作用。城市“看海”依然在持续,水灾带来的损失也并未如人们预期中得到有效控制……暴雨无常,洪灾所呈现的场景却依然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暴雨袭击所制造的伤害与损失,远非“看海”这般轻描淡写所能概括:暴雨致墙倒8人遇难,暴雨致机场积水堵车,暴雨倒灌致体育场成游泳池……这些还仅仅是新闻中所呈现出来发生在湖北的雨灾情形。而几乎成为每次暴雨灾情中的一种例行反应,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想起过去相关部门在治水上的承诺。仅以武汉为例,“武汉投资130亿告别“看海”, 一天下15个东湖也不怕”、“武汉下‘军令状’:以超常规措施治理排水系统”等媒体报道仍历历在目,然而新的暴雨在数小时内就令这些承诺陷入尴尬之境。这样的情况,显然并非武汉一地所有,而是具有普遍性。

  要真正让城市告别“看海”模式,不少城市在城建方面都有诸多历史欠账需要补上,远不是一蹴可就。但逢雨即看海的现实,显然难以让人看到进步之所在。那么,对于治水效率的怀疑,就理所当然。症结到底在哪?是投入缺乏,治理太难,还是积极性不够?这些原因或许都兼而有之,但责任的松懈或首当其冲。与水涝的重复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在治水上不少城市纷纷建立了责任制度。比如武汉于2014年就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治水不力主要责任人将引咎辞职。但事后来看,这种追责条款是否真的落到实处,却要打上一个大疑问号。在这方面,央视也曾于2011年报道,全国近20座城市内涝却鲜有被问责现象,且多将责任推给天气。就此而言,当“看海”模式一年年重复,首先还得反思,在治水、防涝上,管理者的责任是否真的落到实处了?

  未雨绸缪的疏通城市的涝点至关重要,但在救灾上,同样需要避免盲点。面对这种大面积的暴雨,人们在舆论场上的目力所见仍多限于城市,比如“看海”一词就专属于对城市水涝的描述。但现实是,农村由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的原因,暴雨所带来的冲击力和危害并不比城市低。然而在获得的关注上,却似乎要少得多。由此可以说,在救灾体系全域化的今天,重申不该让农村成为救灾、防灾的盲区,仍有必要。

  水灾当前,凝聚一切的力量实现高效的救灾,将暴雨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当是第一要务。但我们从一次次的暴雨和几乎重复的灾难场景中能学到什么,又将吸取怎样的教训,却决定我们在未来将承受怎样的“灾难”。大约十天前,新华社的评论指出,防汛减灾无小事,当少一些口号,多一些实效;多一些主动未雨绸缪,少一些被动亡羊补牢。希望这样的提醒,在尽快的未来能够少一点“重复”的必要。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