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空心小学”本质是教育分配不均
时间:2016-07-01 16:06:1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孙伟 

    前所中心小学只是一个缩影。从山西、宁夏,到福建、重庆、湖南……一场乡村小学“减员潮”正在加速度席卷全国,多轨制(一个年级多个班)变单轨制,一个班里只有一名或几名学生,甚至一个学校只有一个学生,“空心校”正在大量涌现。(7月1日 新华网)

    “除了缺学生啥都不缺!”山西五寨县城旁的前所中心小学校长李宝林一边从里面打开落锁的小学大铁门一边说,“其实我们学校的硬件是很好的,各种配套设施也比较齐全。”这里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县,紧挨着县城,校舍也是三层小楼,很鲜艳。唯一让人感到“不对劲”的是校园空空荡荡,没有人气。据悉,这只是一个缩影。这个范围正在扩大,在山西、宁夏、福建、重庆、湖南,农村小学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教育上的大迁移。

    多年之前,在希望工程的一个宣传照片上,看到一个小女孩握着笔坐着一张课桌上聚精会神听课的场景,黑白色的底片让我有一种震撼,那种求变的思想,让我们感到了教育的魅力,如果没有教育,我们会怎样?刚刚的高考,无论是从学生的规模还是家长们的队伍,都能感受到,教育投入仍是最大程度改变人生轨迹的承载。也正是如此,很多家长砸锅卖铁也要自己的孩子去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对于教育的投入,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大,尤其是在校舍等硬件建设上,农村小学的建设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城市小学的水平,即便是比较贫瘠的地区,仍是如此。皆是因为那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当一阵打工潮蜂拥城市后,城市印象对农民工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自己这一代已经定型,但孩子们还有希望,吃再多的苦,也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或许就意味着下一代的改变。

    农村的孩子千方百计地挤进县城的学校,县城的孩子拼命地挤进市里的学校,这已经在一定层面上成了一种现实,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模板下,谁也不能否定什么,因为,考试在目前条件下,就是对所有人最好的公平。唯有努力,虽然硬件上配置相对合格,但是在一些教育资源上,尤其是教师、优秀教师分配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并不是一种教育方法上的改进,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素养的增进。时代在进步,但不意味着很多农村小学的“转化教师”们就能及时跟得上趟,在一些地方,不管是因为贫瘠,还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连当地的一些中专技校生都当了国家正式编制的教师,虽然后来也有了很多学历文凭上的考量,试问,就这样的知识储备而言,究竟有多少差别,可以扪心自问。为什么孩子们非要跳出农村去县城,县城孩子去市里,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不仅里面掺杂了家长们的愿望,更多的是一些教育资源上的配置。

    衡量一个学校的成绩,升学率或许就是最大的卖点。每个升学季过后,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很多学校都会在媒体或其他宣传界面宣传自己学校的升学率或者上线率,小学升初中,中学升高中,高中被多少名牌大学录取率,多少学生考上了一本线、二本线云云,在这种吸引下,人们不得不作出更多的选择。在一些地方, 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农村小学的学生挤不进县城或者市区的中学,就愣是去了好一点的县城私立或者借名联合办学的公立,且问,如果农村小学那么好,何必花费这般气力去干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更何况这些都伴有高昂的学费等等?

    对于这些出外上学的学生,很多地方教育部门就是卡学籍,不让属地的学生学籍自由转出,但从很多地方学生的流动性来看,这些似乎并未受到多大影响。这些怪相,既有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急迫,也有当地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谁愿意拿自己的孩子当做试验品,谁能担得起这样的青春年华?在笔者看来,解决农村小学的问题,可以探索换位教学方法,可以打破属地教育的限制,要探索农村小学集校制,利用当地资源和交通便利等条件,让城镇教师采取传帮带的形式,促进教学,也促进农村学生的回流。同样,对于县城生源流向市区等现象,也可以采取市区优秀教育教师流向县下的方式,利用名师效应,再次培养新的名师,这样的教育投入或者资源配置,也就是少建设几所小学的硬件而已,但是效果却好得多。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政府、教育部门思考。教育改革,需要打破条条框框,别让孩子和家长等的太久,时间等不起。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