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姜鹏明:城市需要“环境医院”
时间:2009-01-22 11:28:03 

 

姜鹏明:城市需要“环境医院”

文/谭少容 摄影/郑启东


个人档案
姜鹏明,1952年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任北京绿创环保集团董事局主席。
求学经历:
1973-1977年,大学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专业为流体力学;1978-1979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研究生班,获理学硕士;1982-1985年,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1986年,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车辆发动机污染控制技术;1990年,英国BATH大学机械工程系。
工作经历:
1969-1973年,解放军总后勤部201部队四方山军马场(下乡);1977-1982年,六机部七院703研究所(哈尔滨)助理工程师;1985-1989年,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工程师,课题组长;1989-1992年,在英国,美国,意大利,瑞典,泰国做过短期研究工作;1992年12月,北京市绿川环境科学新技术公司董事长;1993年-1997年2月,中外合资北京华夏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1997年-至今,北京绿创环保集团董事长、总裁。
专 利:中国和美国4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
社会职务:
美国西方环境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企业家调查系统理事,北京市侨联常委,归国留学人员委员会副主席,昌平区政协委员,海淀法院人民陪审员,商务调节员,中国卓越企业家学习俱乐部终身会员等。

 

一个冬日的午后,记者一行如约来到绿创大厦,采访了北京绿创环保集团董事局主席姜鹏明。与其说是采访,倒不说是在听课,他能将采访的话题一一贯穿起来,一气呵成,娓娓道来,逻辑清晰、系统连贯,其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令人折服。
姜鹏明是一位环保企业家,也是科研工作者,话语中透出了对城市化进程中忽视人居环境的隐忧。他从事过文学创作,进行过自然科学的研究,骨子里也不乏浪漫主义的情怀,正如他所言:生态园将是今后人类的发展方向,农村借助工业手段,城市回归生态方向,不再有城乡的本质差别。


反思工业化与城镇化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姜鹏明的一席话意味深长。由于职业的习惯,作为环保事业企业家的他,总会站在宏观角度思考一些形而上学的问题。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蒸汽机发明前,世界上的城市并不多。”虽然不是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学者,在回顾工业化如何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内动力时,姜鹏明认为城市出现有两种动因:一是由于商业繁荣和物流集散形成了新兴城镇,商业活动和贸易进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二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很多城镇是由于资源的分布和产业分工而形成,比如钢铁、煤炭、石油、化工,都是人口向工业资源聚集。
  “由于资源分布是按照产业分工形成的,这样的城镇发展有一个天生的缺陷,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匮乏同时存在。”姜鹏明说,他去过一些地方,比如大兴安岭盛产木材,伐下的木材三分之一被烧掉了;大庆油田天然气资源丰富,消耗却很厉害。“资源性城市只有某一种资源,而缺乏其他资源,就会造成城市发展非常不平衡。”
  尽管城市化的优势不言而喻,但当回头思考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到底是什么时,姜鹏明不免有些质疑:如果我们离开了人居环境的主流,生活水平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城市化是进步还是倒退、是必由之路还是一个误区?
  “人居环境的缺失很可怕。”他不无忧虑地说:“我们在城里到底过的是什么日子呢?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这是每天我们所大量面临着的。呼吸的是什么空气呢?工业尾气、汽车尾气、餐饮类的油烟。喝的水也不是永远安全,一次事故之后全城的水可能都会出现污染,还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另外,室内的化学污染、纤维颗粒物污染、生物污染也是很严重的,很多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生活的,而室内的生活污染往往比室外还要严重。”
  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我们陷入了两个怪圈:一个是社会的怪圈,为解决就业、提高收入,拼命地开发资源,相应地,生活水平提高了,还需要更多的资源。另一个是生命的怪圈,就是消费资源、破坏环境,拿命换钱,再拿钱换命,即损害健康再想办法延长健康。
  “如果我们以占有和消费更多的资源作为评价幸福的指标,那么,这样的幸福观是有问题的。”姜鹏明说,我们就不得不考虑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的关系问题了。只有自觉的生态文明才能引领循环经济,延续人类的生存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
  对于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的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修正工业文明弊端,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打造“城市环境医院”
  在采访中,姜鹏明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城市提倡环境医院”,这是姜鹏明对“绿创环保工业园”的一个形象说法,也是他目前正着手推进的一件大事。同时,它寄托了姜鹏明更多的愿望与理想——他要总结绿创自己的成功经验,与每一位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创业家分享,为社会孕育出更多优秀的环保企业。
  这个节能环保孵化示范园占地85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国内大型的综合环保设备生产和研发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园。在姜鹏明看来,它实现了两大突破:其一,形成节能减排的产业链,并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从咨询、研发、设计、制造、检测一条龙都有;其二,集成六七十项节能环保技术,涉及到的产品污染控制门类很全,实现建筑节能70%以上、实现零排放,同时节地。
  说起建立“城市环境医院”的初衷,姜鹏明说,人需要有医院,而且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多医院,环境当然也需要有医院,更何况环保的客户遍及工业、市政等多个行业。建立一个给环境看病的医院不仅能起到示范性的效果,从节能和环保本身来讲,为区域环境保护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也是高水平的。
  绿创在打造“城市环境医院”的过程中,与各地政府形成了一个共识,工业园和科技园的建设是一个好的模式,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需要有规模的环保产业的支撑,而一两项技术解决不了动态的长远需求,一个环保的企业也解决不了全局的问题。未来的环境治理将是各种技术的综合,而政府需要的是区域环境的综合解决方案。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环境医院的价值所在。
  “我们要传达的理念是:自环保也为环保。”“自节能也为节能”。这正是一种“己欲立而立人”的境界。姜鹏明显得很自信:如果是一个大牌球星办的俱乐部,你不来踢他也在踢,本身是有号召力的;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有影响力的环保企业,我们办的节能环保的孵化器就会吸引很多人,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变成很好的孵化器,形成一个循环经济的服务系统。从实验室到生产服务的平台,包括国家对入住企业有很优惠的税收政策。除了15%的所得税三免三减半,国家对对示范园的税收还要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姜鹏明说:“以后城市要解决环境问题不需要一家一家地跑,到我们这里什么都有了。”听说现在很多省市都希望绿创把北京示范园完全建好以后,将其经验在其他省市进行复制。我们也共同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有过文学创作背景和经历的姜鹏明,不乏浪漫主义情怀,他憧憬着生态园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城市脱胎于农村,现在是与农村依存回归生态园的时候了。农村借助工业手段,城市回归生态方向,从这个意义上,城乡间没有本质差别。”

持续改善人的生存环境
  “环境产业是永恒持续发展的产业。”其实,早在1997年成立之初,绿创就提出了持续改善人的生存环境的宗旨,回首10多年的环保之路,姜鹏明不无感慨。
  “这个领域虽然在当时并不被很多人看好,但我认为有史以来人类社会的一切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而人类生产活动的本质就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的循环交流。因而,我坚信环保产业必然是与人类利益最密切相关的产业,是一条‘大道’”。
  作为环保产业的先行者,北京绿创环保集团多年来一直以环保事业为己任,用绿色科技造福环境和人类社会——在声环境控制领域,绿创于2005年起承担奥运配套工程的噪声控制项目,2007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绿色制造”子课题。目前绿创已在市政、民用、工业等噪声治理领域承担了数个首例、重大、重点工程,并和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联合筹建了国家级城市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工程中心,保持着首都的宁静。
  在空气净化领域,绿创旗下北京绿创大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有机废气的净化回收、工业除尘领域及自清洁纳米技术的骨干企业,设计的除尘器应用在中国最大的冀东水泥厂、北京水泥厂等领域,护卫着祖国的蓝天。
  在汽车环保领域,绿创承担国家相关重点科研课题,在中国首创汽车排气系统设计所,研制出欧Ⅲ标准的催化转化器,成功为数十个自主品牌车型研发设计排气系统并配套生产。
  如今,绿创正在悄然进入太阳能领域,从事第三代太阳能技术——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尽管绿创先前没有任何太阳能研发的经历,但世界上为了争夺能源而引发的战争,让姜鹏明看到了能源利用的可贵;特别是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使受灾地区的电网瘫痪,让姜鹏明意识到太阳能光电技术的紧迫性。“硅的使用只占现有技术的1/10,利用全光谱太阳能采集太阳能,光转电的效率可达到40%。”绿创正和国外一家科研机构共同研发,以解决当前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高污染、高成本等问题,在太阳能光电领域有所突破。
  姜鹏明说,垃圾堆肥处理是绿创涉足的又一领域。“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是焚烧和填埋,都回避不了垃圾二次污染的问题,而垃圾堆肥采用热化学的方法,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既解决了垃圾分散处理的问题,处理完后的垃圾70%可用于改造沙漠和良田。”
  由于在声学方面有所基础和贡献,绿创的视野更广阔了,有人戏称绿创在做“噪声的生意”。2008年,姜鹏明向北京市政府提出了一项“安静北京”的建议,提醒政府应高度重视噪声环境的治理,并由企业将整个的北京的安静的事情承包下来。政府把公共服务的职能承包给企业,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的质量。如果计划能够得到推行,商业上将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仅北京市,市场规模可能就是百亿级的”。
  看到绿创的路越走越宽,有人说,这是坚守的胜利。姜鹏明说,这是绿创团队的最终目标,即通过不断的绿色创造,持续改善人的生存环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