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荣成城乡统筹互动一体发展
时间:2011-02-21 09:24:47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作者:任松高 彭辉  
沿海,城乡基础设施全面对接;内陆,城市公共服务辐射延伸;农村,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民生活保障“给力”……

  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自身优势,荣成市以沿海城市带和内陆村庄聚合带建设为载体,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服务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描绘出一幅城乡统筹互动、一体发展的和美画卷。

  沿海崛起城市带

  在荣成千里海岸线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400多个渔农结合村和渔业公司,许多农村楼房林立,初步显现出小城镇雏形,农民也早就住上了楼房,开上了轿车。

  沿海居民“不差钱”,但各种城市管网通不过来,花钱也买不到便利:虽然住上了楼房,但冬天要烧土暖气,弄得家里脏乎乎;做饭用液化气,用完了还得扛着罐去换气;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跟不上,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收入的提高,沿海城镇居民对城市居民便利生活的向往越来越迫切。

  群众的呼声就是命令。荣成市启动沿海城市带建设战略,以镇街驻地为节点,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他们率先在沿海镇街驻地启动了水、暖、天然气、污水、垃圾 “三通两处理”工程,将十亿多元资金埋入地下,推动城乡设施全面对接。目前,全市镇街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天然气管道通达80%以上的镇街驻地,建成了7处镇级集中供热站,镇驻地供热覆盖率达到60%,建成16处镇街垃圾中转站,全市80%以上的村实现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理。

  镇街配套设施的建设,拉动了人口的聚集,一个个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居住小区拔地而起。荣成市已有12个镇街的113个村庄实施住房建设工程,涉及近3万户5万多居民,已建成安置楼114万平方米,安置村民近万户,同时还有110.6万平方米正在建设。

  “以前别说是我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就是年轻人提起住楼也普遍担心烧气、取暖不方便。现在看来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政府早就替俺想到了。你摸摸俺家的暖气片多热乎,屋里温度一直是20度左右。”人和镇东黄埠岭村的张学孟今年已经80多岁了,依靠村里的旧村改造政策,老人去年6月搬进了85平方米的楼房,水、电、暖、管道天然气一应俱全,提起住楼的便利生活老人乐得合不拢嘴。

  功能环境双接轨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而是让农民生活品质发生变化,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对等的公共服务。

  荣成市以辐射半径1.5公里、带动周边3-4个村、服务人口2000人左右为标准,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农村地区建设310处社区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已建成260余处,今年底全部建成。社区服务中心集村民活动室、警务室、图书室、卫生服务站、农技服务站、超市和文体广场等10项内容于一体,成为服务、文化、党建的聚集地,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便利、完善的服务。

  记者在上庄镇北沙岛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室碰到了前来打针的王顺堂大爷。“以前看个病、打个针儿得跑到镇上和市里,来回光坐车就得两个多钟头。现在你看看俺村的卫生室,该有的设备都有,镇医院的医生常年坐诊,定期还请市里和威海大医院的专家来巡诊,一般的病儿在这里都能治好。”说起卫生室带来的方便,王大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在一门之隔的超市里,记者见到前来采购生活用品的村民络绎不绝。来自邻近的帽刘家村村民孙玉花告诉记者:“以前俺买个东西么的都愿去镇上赶集,现在中心村有了超市,里面的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种类很多,价格实惠,离家也近,俺都有将近一年没去赶集了。”

  荣成市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同步推进,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同时在相关政策方面予以倾斜,在310个社区中心村吹响了以“三清三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集结号,集中优势力量,统筹安排资金,改变农村旧貌。经过两年综合整治,荣成市有200多个村庄环境得到改善。

  一增一减解民忧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促农增收和完善保障体系为民减负作为关键来抓,荣成市找到了“治本”的最佳途径。

  滕家镇鲍村的于东海把家里的6亩地租给村里的“三优富士合作社”经营,自己则到合作社打工,当上了“产业农民”,一年的工资外加土地流转金收入达到2万多元。而鲍村三优富士合作社则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850亩的苹果种植基地,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

  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荣成市农业步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新天地,农民收入节节攀升。截至目前,荣成市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发展起23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带动农户3万户;流转土地7万亩,助农民年人均增收8000元。

  土地流转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让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解除了农村城镇化带来的后顾之忧,扫除了实现农民市民化道路上的障碍。俚岛镇在南郑家村东启动建设综合社区,实现周边三个村集中居住,有的村民考虑到住楼不便农耕,不愿搬迁。该镇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搞规模种植和林业育苗,企业以实物补贴形式保障村民生活。南郑家村民唐玉周把家里的一亩半土地流转出去后,自己在企业打起了零工,收入较往年增加了3000多元。土地流转出去了,收入增加了,原来担心住楼无处存放农机具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现在老唐最期待的事儿就是今年综合社区竣工后早些搬进新楼享受新生活。

  在做好农民增收的基础上,荣成市千方百计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建立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年内新增财力重点用于民生,全面提高标准扩大受益群体。荣成市已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每月可以领取55元养老金,今年增加到60元,连续三年为50周岁以上农民和城镇低保户免费健康查体。荣成市还进一步提高弱势群体救助水平,扩大城乡低保、五保集中供养覆盖范围,完善廉租房财政补贴制度,建立以慈善总会为龙头、以“春风行动”为载体、以各部门主题救助活动为补充的扶贫帮困长效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