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窗口。随着城市化浪潮的不断加快,当前的国际竞争和区域竞争已经愈来愈多地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早在200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坚定不移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去年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近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呢?当前,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发展和壮大新型城市经济。
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内在支撑。推进新型城市化,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求构建新型工业空间体系,实现产业结构的城市化转型。一是着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调整和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会含量;状大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利用外资,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二是大力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重点是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人才培训服务业等。同时,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要围绕消费热点和民生改善,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体育健身、社区医疗和养老服务、社区生活服务业等。三是积极发展城市新型经济形态。包括楼宇经济、创意经济、网络经济、休闲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服务外包经济、孵化器经济、港口经济等。
2、扩大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城市承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城市发展必须通盘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需要。一是规划好城市的发展。包括城市发展的规模结构、城市的职能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的内部结构等。与此同时,做好县城、乡镇、村的发展规划,重点是突出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的规划。二是突显城市特色。一个城市的发展应该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发展特色,如文化特色、生态环境特色、社会环境特色、交通特色、城市管理特色和城市形象特色等,特色鲜明的城市,方能体现城市发展的活力,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三是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包括基础功能,如教育、卫生、养老、安全、交通、文化、住房、公共设施等。主体功能,如产业带、商贸带、生态旅游休闲带、现代农业带等。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着重在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基础设施功能上下功夫。
3、统筹好城乡发展。
当前,应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一是扩大和提高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范围和标准,逐步做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的均等化。二是推动城市公共资源向农民开放,并向农村延伸,逐步做到公共资源享受的同等化。三是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逐步做到工资待遇的公平化。四是改善居住条件,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各类经济、保障性住房。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做到居住条件的城市化。五是提供更多精神文化产品下乡,完善农村文化设施,逐步做到业余生活的丰富化。六是确保农民增收。加大补贴力度,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七是积极开展各类培训。除技能培训外,应增加对提高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产品方面的培训,以适应城市文化生活。
此外,政府积极发挥推动作用。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好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措施;要统筹安排好各种资源要素,着力于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创新;要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执行力;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真正起到扩大需,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满足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