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气治理要与百姓责任挂钩
时间:2015-09-09 09:47:1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卫臻 

    北京的空气质量如何,治霾有什么成效,已成为社会高度关切的焦点话题。记得去年全国“两会”期间,环保部一名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今年(2014年)雾霾情况跟去年(2013年)同期相比略有好转,但这样的变化老百姓可能感受不到。有网友吐槽说,雾霾情况如已有好转,老百姓就应该感受得到,老百姓如果没有感受到好转,那就是没有好转。也有网友认为,“略有好转”只是轻微的变化,老百姓对此感受不到是可以理解的。

    去年全国“两会”召开时,北京市民对于雾霾情况“略有好转”,可能的确缺乏明显的感觉。但到了去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到了今年刚刚过去的“两大活动”期间,北京市民对“APEC蓝”和PM2.5浓度连续15天“一级优”,感受就非常明显和强烈了。老百姓对PM2.5浓度变化、对空气质量改善有没有感受,有什么样的感受,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评价、考核大气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尺。

    近日,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就新修订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表示,很多环保专业人士认为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但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考核质量改善比考核总量减排便于公众监督,这些意见完全正确,已被吸纳进新《大气法》之中,环境质量改善是检验环保工作的唯一标准,环保部门要进一步改进考核方法,将环保考核工作和老百姓的感觉直接挂钩。新《大气法》中治理思路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如下逻辑链条:大气环境质量有没有改善,改善了多少,不能仅仅以工业企业、机动车等排放污染物的数据来衡量,关键还要拿PM2.5浓度和其他污染物浓度的数据说话;而PM2.5浓度和其他污染物浓度是否有明显下降,不但要看检测数据的变化,还要看蓝天白云的成色及出现的天数;而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要与老百姓的感觉、感受直接挂钩,如果老百姓没有呼吸到新鲜空气,没有看到蓝天白云,则环保监测数字再怎么好看也是白搭。

    环保考核工作与老百姓的感觉、感受直接挂钩,老百姓的感觉、感受就是环保考核工作最重要的“考官”,大气治理思路的这种显著变化,充分体现了大气治理“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的原则,体现了普通百姓在大气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公众在大气治理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们说百姓在大气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主体地位,这里的“主体”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感受主体”,即大气治理考核要和百姓的感觉、感受直接挂钩,大气治理的成效要由百姓的感觉、感受来打分。另一个层面是“责任主体”,百姓不但要给大气治理的成效打分,要分享大气治理的成果,同时还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大气治理中来,通过改进、完善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具体行为,尽最大努力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换回新鲜空气、蓝天白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方面,大气治理考核要与百姓的感觉、感受直接挂钩,另一方面,大气治理工作本身也要与百姓的行为、行动直接挂钩,两者互为促进,相辅相成,体现了权利与责任的高度统一。“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普通百姓对空气质量最有切身感受,因此也最有发言权,但这种发言不是单方面的权利,而是建立在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参与大气治理、承担公民责任的基础之上——只有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参与大气治理、承担公民责任,我们对大气治理成效的感觉、感受才是完整的,我们呼吸到的新鲜空气、看到的蓝天白云才是真实的。

    共筑蓝天,人人有责。如果你是一个有车族,你尽可能放弃开车出行,能不开车就尽量不开车,能坐公交车上班就尽量坐公交车上班,你就尽到了一个北京市民参与治霾的责任,为赢得和保卫“北京蓝”做出了不俗的贡献。从眼前看,从个人角度看,放弃开车的确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方便,但从长远看,从全局看,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对大气治理承担的责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践行“绿色出行”、“绿色生活”,我们就能为大气质量改善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城市运行管理带来更大的方便。

    大气治理要与百姓的感受挂钩,也要与百姓的责任挂钩,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