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公众参与环保重在保障而不在确权
时间:2015-09-02 09:52:39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王琳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下称“办法”)9月1日起正式施行。不少媒体在介绍这一新规时特别强调,办法明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

  当然,公民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是宪法所确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就算没有“办法”,公民在发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依法履职的,也有权举报或控告。作为新环保法的配套规章,“办法”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确认权利,而是保障权利,并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主张参与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时,提供畅通的渠道,促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依法有序发展。

  近年来,环保领域中的公众参与日渐活跃。尤其是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后院运动”、“邻避运动”四处开花。这表明,公众并不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但我们也看到,有些本属环保执法中的小事,慢慢却演变成了大事甚至公共事件,这往往与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的不作为或不依法履职存在一定的关联。畅通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促进公众参与环保的有序性,既是维护和保障公民参与权的必然之路,也是监督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内容。

  以往公众参与环保的问题出在哪?无非制度管道、互动机制和责任体系的不健全。有些环保问题,公众在网络舆论场上讨论很激烈,但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却不知情或装作不知情,出事了就以“无人举报”来搪塞。现在“办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12369”环保举报热线、政府网站等途径,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网络渠道被正式认可,有助于化解举报人与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舆论场上各说各话的尴尬。

  当然,对于基层环保部门来说,“办法”仅仅是认可了举报人通过电邮、政府网站等网络载体进行举报这一途径。至于网络举报平台的搭建,还需要各地积极推进。以立法原意来说,这里的“政府网站”也应理解为包括环保部门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在内的网络载体。这些平台的设计和维护,都应以便利公众参与为目标。

  畅通举报渠道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在于接受公民举报之后的处理——包括登记、转办、反馈等机制,都是后续必要的制度跟进。“办法”要求接受举报的环保部门,要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及时调查情况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作为覆盖全国的部委规章,作此原则性规定,在情理之中。但有效保障公众参与,还在于规范反馈机制的具体程序及未反馈的责任机制。光靠原则性的要求,要实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恐并不乐观。

  “办法”中对于各地环保部门在“设立有奖举报专项资金”、“支持公益诉讼”上,用的只是“鼓励”、“可以”等语,并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这样的规定也许是照顾各地环保问题不一、财政状况也不一,希望以点带面,通过鼓励的方式慢慢推广和普及。但涉及到资金安排和利益分配,如果完全没有强制性,又没有其他制度配套,其效果如何也让人平生隐忧。“办法”本是对新环保法的贯彻与落实,现在,“办法”也将面临贯彻与落实的问题,希望环保部门从上到下能够拿出更具体和实在的措施,切实保障环境保护领域的公众参与。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