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城市化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梁鸿最新随笔集《历史与我的瞬间》,日前由上海九久读书人与上海文艺出版社策划出版。该书收录梁鸿27篇随笔散文,均为首次结集,分“归来与离去”“文学在树上的自由”“我们曾历经的沧桑”三辑,是梁鸿继《出梁庄记》后带给读者的又一份礼物和欣喜。5月8日晚,梁鸿做客深圳中心书城“深圳晚八点”,带来一场“文学如何重返现实”的讲座。
回到坚实土地为农民写作
梁鸿曾用5个月的时间深入河南邓县一个小村落,进行调查采访,发现阔别十多年的故乡早已今非昔比——童年时代干净的坑塘变成了蚊虫的滋生地,小学沦为猪场,农民的精神处境变得尴尬……梁鸿觉得“我的故乡已经死了”,由此开始了关注农民现实处境的写作。她先后出版《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这次,梁鸿带着最新随笔集《历史与我的瞬间》,来到深圳与读者交流。新作依旧延续了其悲悯大地的思索。
梁鸿笔下的农村,不仅是一份乡村调查报告,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进入现实的文学样式,她回到坚实的土地上,真正以农民的角度写作。梁鸿表示,农民这个群体一直是“被代言”的,所以她更愿意直接把“农民的自述”放进书中,而她至多只是一个串联现场的人物而已。她让农民自己为自己代言,尽最大努力让中国最朴实、最厚重的农民阶层,在这个社会发出声音。
我写下的是我看到的梁庄
对于当晚的演讲主题“文学如何重返现实”,梁鸿这样阐释: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一个“一对无穷”的关系。现实只有一种,但文学所能表达的现实,可以有很多种,取决于作家的倾向和表达方式。
梁鸿说:“我写梁庄用的是非虚构方法,因为非虚构意味着在某种意义上你要面对真实,要用真实的手法来写梁庄。经常有人问我,你写的是真实吗?我会说是,是真实。但在后面我一定加一句话——我只是写我看到的真实。我写下的是我看到的梁庄,我所看到的梁庄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