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尾气检测”怎么成了“金钱检测”
时间:2015-05-02 23:01:36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何勇海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国务院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文要求,对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合格标志,不得上路行驶。然而,记者在京津等地调查发现,在一些尾气检测的地下交易链条中,环保部监制的环保合格标志竟可花钱获得,濒临报废期限的“问题车”只花300元就能免检上路。(5月1日《南国今报》)

  机动车尾气检测暗藏造假腐败,已经不是媒体第一次曝光。每一次曝光,即使像此番是由新华社报道的,似乎都激不起多大的舆论反响,更莫说引起有关部门专项整治,这恐怕是不应该的。一旦媒体陷入“曝光疲劳”,机动车尾气检测造假,或许会更加肆无忌惮。

  目前我国从上到下,都在加强大气污染源管控,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切莫让机动车尾气检测造假,普遍拖累我们的空气质量改善。要知道,截至201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54亿辆,根据多地环保部门的公告,汽车尾气排放已成我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造成雾霾、灰霾及光化学污染的重要原因。当尾气检测造假、买标卖标成公开秘密,改善空气质量的努力便被大大抵消。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机动车尾气检测的造假风盛行?表面上当然是利益驱使——各地检测站工作人员与“车虫”内外勾结,将尾气检测当作谋利工具,不管哪种机动车,哪怕濒临报废的“问题车”,只要肯花钱就能通过,有些检测人员甚至公开提供收费“包过”服务,“让你过你就过,不让你过就过不了”。权力寻租空间如此之大,尾气检测怎会不成“金钱检测”?

  深层次看,尾气检测造假盛行,也因有管理漏洞可钻。其“婆婆”众多——公安交管部门管审核结果,环保部门管标准,物价部门管价格,小小一个检测站至少三个部门在分环节监管,看似都在负责,却是谁都难负责,正如“九龙治水水不治”。比如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上了路,谁来复检与处理,处理哪一个部门?这些部门甚至可能结成利益链,形成利益格局,共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从多处报道看,检测站实际经营者,也有可能是环卫、交通等部门下属事业单位,财政自收自支,工资奖金靠自己挣。将尾气检测当作以权谋私工具,令国家环保标准形同虚设,也就难以避免。据说还有检测站被承包给私人或企业,主管部门参与分红,弄虚作假现象更是成倍涌现。除检测市场混乱外,据说各地检测尾气的办法也各不相同,千奇百怪,也给检测鱼目混珠提供了机会。

  上述管理漏洞如不能弥补,机动车还会大量为我们的空气增加污染物。早有专家建议,应统一全国重点污染地区尾气检测方法;加快相关标准、法规、规程和技术要求的制定、补充和修订;推进车辆检测报告社会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尾气检测数据真实有效;加大对检测机构、检测设备作假、作弊的查处力度。这些确实应该是相关部努力的方向,以共同守护好我们的蓝天白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