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学区房一平米抵外地一套房
时间:2015-04-08 19:15: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彭真怀 

    2014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的所有县(市、区),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其实是老规矩,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这一次教育部动真格,应该是想先行先试,治理递条子、送票子等择校腐败行为,斩断伸向教育的黑手,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由于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一声令下要求立即实现就近入学,就会加剧天价学区房的疯狂。

    以北京市为例,西城区某处一间仅有4.4平方米的学区房标价135万元,换算下来每平方米售价超过30万元。没有钱买不起学区房,就别想获得附近一所小学的入学资格,当然更指不上分享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我注意到,这种情况在19个大城市普遍存在。问题是,有一个受益的群体,相应地就会有利益受损的群体,而且后者规模更为庞大。这个现象,无论从机会平等还是从结果平等观察,都违背了社会公平的本义。

    我认为,有的改革需要先破后立,有的改革需要边破边立,要敢于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有人说,天价学区房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我很不赞成这样的说法。难道只有那些有钱的父母,才能为孩子获得优质学校入场券?不改革固然不公平,改革后也不公平,说明在不能有效调整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分布的框架里,仅在技术层面作一些“创可贴式改革”并不能解决实际困难,还有可能让困难变得更严重。

    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剩下了一大堆啃不动的硬骨头,压力前所未有。树根不动,树梢白摇。由于各学校之间教学条件、师资储备和办学质量有差异,人为地造成了一些所谓“好”的优质小学和中学。必须指出,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法里对教育部门的要求,并且同一区域范围的学校应该没有差异。但这么多年一直是反着来,就近入学成了对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基层县(市、区)教育局管得过分琐细,对哪条街道哪一栋楼房可以进哪一所学校,都有明确划分。孩子只能在住家附近的地方上学,但又面临学校教育质量有差异的现实。这在客观上必然导致一个后果,有条件的家长根据所谓“好”的优质小学和中学选择住家,为子女追求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而一些住在“差学校”周围的中低收入家庭,则只能望优质学校兴叹。如果学校不存在差距,家长就不会这么焦虑、纠结和无奈。

    因此,教育部门启动改革的逻辑起点,只能是让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分布优先于就近入学。这是必须直面的一道大坎,也是克服教育不公平的要害所在。对此要有一个常识性的认知,要不然就说不清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了促进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一些具体解决方案,比如名校办分校,城乡学校手拉手,让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等等。对过去已经试过的措施进行反思,正确的就坚持,不对的要找出错在哪儿,这样才能弄清楚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义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均衡,而不是制造重点校、重点班。如果不能尽快均衡分布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如果不能加快中心城区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疏解力度,19个大城市天价学区房的纪录还会被刷新,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希望也会就此渐行渐远。

    教育部门必须标本兼治,用最小的“伤口”换取最有效的改革推进。都说教育是百年大计,那就立即行动,不惜代价做到每个片区都有优质学校,每个学生无论住在哪儿,都拥有平等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这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治本出路,也是恢复正常义务教育生态的优先选项。

    分析就近入学这一案例,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任何碎片化的改革措施,必须被理性梳理并形成系统化的秩序,才能显示出改革的创新精神和整合力量。只有建构“全面”、“深化”的内在逻辑体系,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建立一个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具有指挥运用改革的能力、胆略和智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