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机遇
时间:2015-04-07 22:31:29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林江 

    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均是以中国作为中心,通过贸易和投资,把经济影响力扩展至中亚和欧洲大陆、东南亚和印度洋。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际社会的承担和责任,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为了使“一带一路”战略变成现实,国家正在积极筹划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以及丝绸之路基金,国际社会对亚投行的正面反应热烈,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对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倡导的投融资平台的强烈兴趣。

    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底气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我国拥有接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外汇储备近七成投资于美国债券,这样易被美国“劫持”,当美元大幅下跌时,美国认定中国不会大量抛售美元,因为这样做会加速美元下跌,中国的损失反而更大。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通过中国企业“走出去”,让外汇储备得以更有效地利用。其次,2009年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行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计划所形成的过剩产能,也有可能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得以缓解。事实上,中国包括高铁技术在内的一些技术资源在亚洲和非洲乃至南美洲地区有相当的吸引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好让中国企业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中国企业的机会在哪里?我认为是在中国产品的价格性能比上。有人会说,一般而言,中国产品的质量难以与美国产品竞争,中国产品何以能够胜出?的确,美国产品质量是高的,可是美国产品的价格却是中国同类产品价格的3倍多,只要中国产品质量有一定的保障,在价格竞争上拥有优势,就可以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上大展拳脚。再者,“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出发,也是最大限度地寻求最大公约数。毕竟,亚洲国家和地区无论奉行哪种社会经济制度,遵从哪种宗教制度,都需要铁路公路和机场建设,而根据一项估算,每年亚洲国家和地区基建投资的资金缺口达到7000亿美元,这无论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亚洲开发银行,都难以弥补此资金缺口。亚投行的诞生以及其所依托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正好切合了亚洲各国的投融资需要。最后,“一带一路”战略将大力推进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韩国自由贸易区、中国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等国际贸易协定的实施步伐。按估算,单就“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总额计算,每年可以创造的贸易额将达到1.5万亿美元,庞大的贸易额将带来巨大的相互投资额,这不仅是亚洲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更是世界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中国为了按部就班实现上述双边或多边开放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自身先单边对外开放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希望在体制和机制创新上营造一个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投资和营商环境,以国家治理制度的创新来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当前大力推行的自贸区战略其实是“一带一路”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用开放倒逼改革,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首先,我国人民币还不是可以实现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会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一定不便。上海自贸区自挂牌以来,希望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方面进行先行先试,为开放条件下金融风险的管控积累经验。广东自贸区背靠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庞大制造业体系,有可能在金融创新试验上取得突破,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其次,无论是“一带”还是“一路”,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信用风险并非全然得到控制。从在商言商的角度出发,如何妥善处理和管理亚投行的信贷风险问题,关系到“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成效。再者,“走出去”和“引进来”其实是“一带一路”战略“一个铜钱的两个面”,“走出去”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引进来”,两者关系要妥善处理。“走出去”和“引进来”其实既涉及开放,也涉及改革。例如,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涉及金融改革,改革不到位,将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效;而金融改革滞后的话也将影响国际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入中国的积极性。总之,“一带一路”战略的本质是用开放倒逼改革,无论是负面清单管理还是自贸区建设,其实质是通过改革推动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只有与国际接轨,“一带一路”战略才能顺利得以实施。(林江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