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如何防止治霾“军令状”成空
时间:2015-03-17 18:27:35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李妍 

  “壮士断腕、立军令状、铁腕治污……”2014年初,有超九成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空气污染治理,至少15个省份签订了治理雾霾,力保蓝天的“军令状”。然而,国家统计局一份公报显示,去年重点监测的全国161个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未达标城市超过90%。新华社报道说,与当初轰轰烈烈的承诺相比,让群众不满的不仅是难看的成绩单,更是各地政府的沉默。

  对于大气污染治理,地方有“军令状”式的承诺不是说完全没有必要。一方面,立“军令状”可以彰显决心;另一方面,也对地方政府形成了倒逼压力。但“军令状”能不能兑现,是不是实至名归,关键不是看立“军令状”者放了多少狠话,说了多少豪言壮语,而是要看“军令状”有没有给出清晰的治理路径。具体来说,就是要看它在实际操作中有没有可行有效的治理措施,能不能制定科学具体的治理目标,有没有铁腕执行的刚性问责。

  现在,之所以治霾的豪言壮语变成了如今的默默无语,就是因为环保“军令状”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措施—目标—责任—监督—落实—问责”这样的路径层层推进。而在这个层层递进的治理体系中,任何一个环节踏空,都可能导致环保“军令状”成为一纸空文。

  比如,前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31个省(区、市)与环保部签署《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立下治霾“军令状”。然而一年后,环保部针对京津冀地区雾霾的督查结果显示:一些地区应急工作形式大于内容;应急机制不顺畅,个别地方政府在应急工作开展和部门联动上无实质性举措;机动车限行等部分涉及民生的应急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应急响应迟缓滞后;应急预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与现实需求脱钩。

  从这一督查结果可以看出,仅在实施环境治理措施这一步,许多地方就已经措施不足、治理不善,直接影响到环保目标的达成。而如果在疲软的治理措施之后,又缺乏刚性的问责,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治霾目标都是可完成、可不完成,又该拿什么让人相信“军令状”的铁律呢?

  既然是治霾“军令状”,那么就应该有措施、有目标、有监督、有问责。要让地方部门真正对“军令状”有敬畏,就必须对他们说过的话较真,而不是任其不了了之。这一点上,人大完全可以对地方政府做出的目标承诺进行监督与质询。要知道,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必须是“有目标就有责任,有责任就有监督,有监督就有落实,无落实则有惩戒”的治理体系。对民众来说,与其受鼓舞于一个口惠而实难至的“军令状”,不如说更期待看到一条清晰的治理路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