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为留“乡愁”强添“新愁”要不得
时间:2015-03-11 19:36:10  来源:齐鲁网  作者:顾一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智慧城市,要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全国两会期间,传统村落保护话题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关注。(3月10日 新华网)

  传统村落,大都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发展相对落后,因此,一些古老建筑、文化景观、历史文物以及传统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得以留存和传承。传统村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也成为了维系中华民族浓郁“乡愁”的鲜活载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大开发的加速,本就为数不多的传统村落正在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据权威资料显示,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个到100个,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毫不夸张的说,“乡愁”已经成为时下国人的稀缺品。长此以往,我们将赴何处觅“乡愁”?

  诚然,有很多传统村落分布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的愿望非常迫切,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需求也非常强烈。那么,是为了经济“竭泽而渔”,听任老祖宗的文化遗产湮灭在岁月的河流里,还是尽快出手,留住国人的“乡愁”?

  保护传统村落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树立文化自信。作为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和民间文化遗产的传统村落,其保护工作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2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当然,这仅仅是村落保护工作的第一步,事实上,传统村落被认定之日,才是严格的科学的保护工作开始之时。

  诚然,为了留住“乡愁”,我国已经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然而,现实却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的加剧,传统村落在保护的过程中走了样、“变了味”,出现了“花架子”建设、“千村一面”形象建设、滥用“旧村改造”等乱象,导致传统村落格局风貌和乡土建筑遭受巨大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陷入巨大窘境。

  莫让“乡愁” 再添“新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可谓艰巨而迫切,究竟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让保护工作不走样、不变味,让“乡愁”不添“新愁”?我们必须明白,城镇化的本质并不是去农村化,而是要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城乡各具特色、一体化发展。那么,现在我们既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更不能再乱来。真正的传统村落保护,应该是修旧如旧,是不断地加固,防止倒塌和继续破坏,而不是制造假古董、假村落或者假的历史;严格的传统村落保护,不只重视保护、修复古建筑的物质层面,还应当完整展示、真实传承与古建筑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科学的的传统村落保护,应该确保保护与开发并重,产业发展与群众脱贫致富并举,而不是整村开发和过度商业化,要防止传统村落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变味”,要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