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刘翔:昙华林历史数家珍
时间:2014-12-09 19:03:09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刘 翔 

5177c851b2f95674fef94ab6842d41f8.jpg

刘 翔:1972至199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任教师、团委书记、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1994年至1997年任武昌区教委副主任;1997年至2004年任武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主任;2005年至2013年任武昌区政协副主席。曾主编《武昌老地名》一书。

  提问1:为什么说昙华林是武汉城市文化的根脉?

  刘翔:要说昙华林先得说说其所属地武昌。武汉市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其中武昌建城历史悠久,距今已1791年,是武汉历史文化之根。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地处武昌古城东北部。

  武昌建城时,昙华林尚在城外东北凤凰山旁,到公元829年唐朝鄂州刺史牛僧儒扩建武昌城,昙华林被纳入城内。公元1301年,明朝开国功臣周德兴再次扩建武昌城,城南建有“楚王府”,城北的昙华林地区就成为各代郡王的住所。今花园山曾因崇阳王府在其山下而称崇府(福)山。

  明初两湖贡院设于凤凰山南麓,每三年一次的乡试,两湖才子积聚太平试馆周边备考。粮道街因粮署在此而得名,古人把它与附近的盐道、学道三个道台衙门合称“三道”,于是就有了三道街。明清实行卫所制,武昌正卫衙门就在今昙华林正街,旁边设有戈甲营和正卫城隍庙。

  1837年(道光17年),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他在昙华林修建的封备仓的遗址就是现今的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数百年来,昙华林佛寺道观代有更迭。今昙华林地名来源于百年香火的昙华林寺(毁于太平天国之难),正觉律寺是武汉四大佛教丛林之一,灵瑞道院与武当宫、长春观并称武昌府道教丛林三鼎甲。1924年在昙华林鼓架坡成立的武昌佛学女众院是中国第一所女子佛学院,还有三义殿、罗祖殿、函三宫、双柏庙、关帝庙等散布其间。

  昙华林集中而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为今武昌城所仅有,说她是武昌乃至武汉城市文化之根脉,当之无愧。

  提问2:刘翔:昙华林的确是武汉近代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她见证了武汉开埠以来的社会发展历程。

  自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930年代,昙华林成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内地的桥头堡。先后有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到昙华林地区建教堂。众多教堂的建立留下了“中西交融”的宗教建筑,是当时中国社会进程的历史见证。

  各教会还先后创办了医院、教会学校。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昙华林开办文华书院,并由一所男童寄宿学校很快发展成一所新式中学,这是武汉市最早兴办的现代学校。从此新式学堂在中国内地迅速发展起来。

  1903年文华书院的美国女教师韦隶华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随后她带领学生各地宣传、开展新图书馆运动,推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920年,在她的推动下,文华大学设立了公共图书馆科,专门培养图书管理人员。1930年,公共图书馆科分离出来成为文华图书专科学校。从1920年到1949年,文华大学公共图书科和文华图书专科学校共培养了近200名图书管理人员,这是目前公认的中国现代图书馆学教育的源头。

  西式学校的开办使内地传统私塾教育开始向近现代教育转变。张之洞在武昌任湖广总督18年,除了兴实业、练新军还办新学。他借鉴西方教育经验,在武昌建立了从幼儿园、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初等中学、高等中学到大学(包括专科、师范、综合大学),这一套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开全国现代新式教育之先河。这股新式教育的潮流推动了私立学校的兴起,1912年,陈宣恺在粮道街粮道衙门旧址开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中华大学。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昙华林这一区域,中西文化相互碰撞、融汇、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文化的先进因素相结合,催生出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先进思想和文化。而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沃土又培育和聚集了一批时代精英人物,在后来中国历史大变革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剧。可以说,昙华林为后来中国社会转型、为武昌地区所发生的一系列震惊全国的事件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提问3:如何看待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价值?

  刘翔:昙华林记录了辛亥革命、中共建党建团、抗日战争三个时期的历史风云。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大潮中,在中国思想、政治、经济的社会大转型中,昙华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里,发生了许多“牵一发而动全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成功,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门。武昌首义成功得益于前期许多准备工作,一些策划活动就是在昙华林进行的。1903年吴禄贞等革命党人在孙茂森花园聚谈革命,史称“花园山聚会”,这是革命党人首次在武昌商议如何推翻清朝统治。昙华林32号是共进会领导人刘公的公馆,也是辛亥革命“九角十八星旗”设计制作之地。

  昙华林还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见证者。1920年,陈独秀应文华大学孟良佐校长之邀到文华公书林演讲《社会改造的方法和信仰》,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同年董必武、陈潭秋在函三宫建私立武汉中学作为湖北早期共产党活动机关,组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武昌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共一大的13个代表中,就有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刘仁静、包惠僧5人是从武昌走出去的。1927年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部(军长贺龙)设在崇福山圣约瑟学堂,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周恩来与贺龙商谈其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从此贺龙走上革命道路。可以说圣约瑟学堂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

  抗日战争时期昙华林是中国抗战的文化首都。“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在周恩来、郭沫若的直接领导下,数百中国文化界精英聚集昙华林,开展抗战八年中声势最为壮大的抗日宣传运动,为动员组织民众同心协力参加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百多年间,一大批历史人物都在昙华林留下了历史痕迹,它们以历史标本的形式显示着城市厚重的历史文脉和历史变迁。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所传承的文化体现在“开放包容,融汇创新,引领潮流,敢为人先”精神上,而启迪后人“记忆历史,传承文化,创新发展,不断争先”则是我们复兴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意义之所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