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空巢惨剧”岂是一个痛字了得
时间:2014-11-28 20:38:52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木须虫 
  日前,安徽省蚌埠市发生一起惨剧,一名六旬空巢老人独自死在家里,一周后才被邻居发现。据了解,老人有两名女儿,但都不在身边,老人嗜好养犬,家里曾养了近十条狗。记者23日得知,老人死后,尸体遭到了群犬的分食,这些狗都已经被处理。(11月24日《安徽商报》)

  空巢老人死在家里多日无人发现,已经不是个案,经媒体报道的都不胜枚举。而象个案老人尸体被平时相依相伴的狗分食,更添几分悲剧成色,凸现空巢老人照料与精神的双重缺失。

  对此,不能单纯埋怨两名女儿的不孝,她们出嫁了,有家有口,需要为生计而奔波。当然,不管是有心无力,还是那些缺少对老人眷顾,终究都是为人子女的遗憾。与老人死后的惨状不忍直视相比,他生前的孤寂或许容易被忽视。性格孤僻,离群索居,构成了自我封闭的小世界,养狗不过是排遣寂寞的途径。他也是相当一部分居家独居,又不愿意集中养老老人的缩影,网络时代老人天价寻狗的新闻,偶尔留下另类注脚。孤寂的封闭小世界,断绝了外部的联系,自然失去了外部的关注、介入与帮助,无限增大了死亡风险。

  “空巢惨剧”岂是一个痛字了得,惨剧的背后折射出空巢老人来自家庭亲情、自身性格、社会空间的种种制约,注解了养老的社会之殇。老吾老及人之老,不止只是大同的道德理想,而同类相怜的社会情感命题。解决养老之困,子女尽孝、老人抱团和公共服务,需要三位一体、互相补位,给老人编织起生存的安全网。

  为人子女应少些客观借口和侥幸心理,认为父母身体尚可,还有时间与机会。遗憾的是,机会在自我忽视中慢慢溜走,徒留下子欲孝亲不待的遗恨。“常回家看看”不只是思亲情绪的表达,也不只是对父母尽孝的行动,更是为人子女人伦无愧的心灵钥匙,不能总是喟叹在追悔莫及之时。

  空巢成常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靠家庭直接赡养无法承担,需要更有效的社会服务来满足养老需求的真空。比如,个案还中小区与邻里关照、过问缺失也是造成悲剧重要因素。空巢之痛既有亲情距离的隔裂,也有生活空间的孤立。亲情养老已远去,而社会养老却在路上,这正是猝死空巢悲剧之痛的根源所在。

  对于空巢老人,应当是以社区为核心,居家养老为主要对象,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社区应充当起子女养老与社会养老之间的粘接剂,如在一些地方尝试的空巢老人服务“一键通”、农村建设的日间照料中心等,督促子女们履行养老义务,帮助子女们购买必要的养老服务,承担必要的信息沟通等等。此外,大力扶持发展各种形式的老人活动社团,扩大老人社会交往空间,相互提供联系与帮助。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